經文:約拿書四章5-11
5 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裏爲自己搭了一座棚。他坐在棚子的蔭下,要看看城裏會發生甚麼事。6 耶和華神安排了一棵蓖麻,使它生長高過約拿,影子遮蓋他的頭,使他免受苦難;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歡喜。7 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來咬這蓖麻,以致枯乾。8 太陽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太陽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爲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着還好!」9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這樣發怒,對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是對的!」10 耶和華說:「這棵蓖麻你沒有爲它操勞,也不是你使它長大的;它一夜生長,一夜枯死,你尚且愛惜;11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還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先知與神的對峙,進入了第二個回合。就神你這樣發怒,對嗎的質詢,敘述者並未記載約拿有甚麼口頭上的迴應;先知似乎刻意不理睬神,只用行動來表達對神的抗議。第5節全節,充滿一個又一個的動作:約拿 ── 出城,坐在……(城東),搭……棚,坐在……蔭下,要看看……,反映出約拿的慢條斯理;又或者是,他不太清楚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第6至9節,記載了神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實物教材,嘗試幫助約拿正視他個人的問題。蓖麻原文是qiqayon,準確指甚麼植物,不能肯定,不過,根據約拿書的描述,這植物應該是生長迅速、但也容易枯萎的;而且,植物的葉子闊大,足以遮蔭。約拿坐在棚子的蔭下,不足以抵擋近東猛烈的陽光;神於是特意爲他安排了更好的遮蔭,救他脫離曝曬之苦。苦難,原文是ra῾ah (evil),乃是上文一再提及的、約拿書十分關鍵性的一個鑰字;出現於第6節這裏,大概是一語雙關。蓖麻提供的遮蔭,固然可以讓約拿免去肉身方面的痛苦,但肉體的舒適,大概也可以同時減輕他心靈的苦澀。又或者,ra῾ah一方面是指日頭曝曬之苦,另一方面也是指先知心中的「惡」。
第7節神卻安排一條蟲來咬這蓖麻,其中的咬,與第8b節的曝曬,原一個字:因爲蟲咬蓖麻,蓖麻枯乾了,導致日頭「咬」約拿 ── 敘述者用的這文字遊戲,益發突顯先知在神掌控的大自然中,是何等的無奈。第8b節:他就爲自己求死,直譯是:「他叫自己的靈魂去死」。在第3節,約拿是求神取走他的性命;如今,他是叫自己去死!第9a節: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對嗎?」神第一次質詢約拿發怒是否合理的時候,先知是沒有迴應的;這次,他則是義憤填胸地回答神的問題。第9b節: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是對的」。這也是先知在約拿的故事中最後說的一句話。於故事的開始,先知用行動與神對立;於故事的結束,先知以說話與神對抗。
不過,約拿的話並不是全書的結尾;全卷約拿書是以神的一個反問作結束。神在第11節的問題:「至於我,我豈能不愛惜呢?」與第10節的你尚且愛惜(直譯是:「你,你尚且愛惜」,強調是約拿 ── 「你」),刻意形成對比。事實上,約拿書第四章全章所記載的,乃是上主如何像個慈父一樣地,嘗試向一個不明白祂心意的先知解釋祂的所爲。到底約拿最終有沒有爲自己的「惡」悔改呢?這就留待讀者自己去揣測。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神對人的容忍和愛是大的,不但是對外邦的尼尼微人,更是對祂的僕人 ── 先知約拿。
思想:
你認爲神有需要向人解釋祂的一切作爲嗎?你信得過神在凡事上有祂美好的心意和計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