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歷史註釋(下)
曾錫華

經文:耶利米書五十二章24-34節

24護衛長拿住西萊雅大祭司、西番亞副祭司和門口的三個守衛,25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士兵的官,並在城裏找到王面前的七個親信,和召募當地百姓之將軍的書記官,以及在城中找到的六十個當地百姓。26尼布撒拉旦護衛長把這些人帶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27巴比倫王擊殺他們,在哈馬地的利比拉把他們處死。這樣,猶大人就被擄去離開本地。28這是尼布甲尼撒所擄百姓的數目:他在位第七年擄去猶大人三千零二十三人;29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從耶路撒冷擄去八百三十二人;30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尼布撒拉旦護衛長擄去猶大人七百四十五人;共有四千六百人。31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作王的元年,就是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使猶大王約雅斤擡起頭來,提他出監,32對他說好話,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被擄、在巴比倫眾王的位;33又給他脫了囚服,使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34巴比倫王賜給他日常需用的食物,日日一份,終身都是這樣,直到他死的日子。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記載了耶路撒冷最後一次的城破及被毀的事,並對尼布甲尼撒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所俘虜到巴比倫的猶大精英作一個詳細的記載。

第24-27節詳細列出被巴比倫王處死的人的身份及職事,最先列出的是宗教領袖,「祭司長西萊雅」,他是亞倫的後人(參代上六13-15),其次就是 「副祭司長西番雅」,然後就是聖殿三個重要的官員及其他重要的人物,因為他們的名字沒有記下來,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肯定的就是他們都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下令「拷打」並處決。

為什麼處決的人包括祭司長和聖殿重要的官員呢?原因是當時人民的信仰會影響人民的行為,特別是以信仰建立起來的以色列民族,宗教領袖並不只是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而已,他們更是扮演社會規範的角色,所以社會的毀壞,神職人員需要負起重大的責任。

第28至30節這一段經文並不在列王紀下第25章內,編撰者在這裏加入這段經文,來幫助說明被擄到巴比倫的人還有其他人。在被擄的次數及人數上,不同的學者會有不同的看法及計算方法,這在沒有政府統計報告及系統登記制度下是很自然的事,這段經文總意就是猶大國的被毀和人才被擄到巴比倫是真實和徹底的。

五十二章31節至34節是耶利米書最後一段的內容,記載了被擄多年的猶大王約雅斤在巴比倫新王登基年之末被提出獄,並準許約雅斤終身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這是耶利米預言猶大人未來蒙福的第一個實例,帶給被擄的猶大人盼望,讓他們知道上主賜福與他們與帶領他們歸回故土的應許是終必實現的。

耶利米書以先知耶利米預言上主要審判及懲罰背道的猶大國和人民開始,但最後以約雅斤蒙巴比倫王恩待作結束,讓以色列人看到上主雖然審判祂子民的過犯和罪,但祂的管教也是恩典,讓還在被主懲罰的人及身在苦難的人可以因上主的話語得著盼望

人生的真盼望是基於上主的話語和恩典!耶利米作先知四十多年,他的使命及人生目的就是要為上主的子民帶來上主的話。只有上主的話能帶給人真正的盼望和安慰,世界能給我們的只是自欺欺人或自我麻醉的謊言。因為上主的話是真理,所以不是人人都喜歡聽的,但是必定會實現和成就的。

最後就以傳道書十二章13-14節作結束提醒:「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結論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思想:

在耶利米的年代,只有「神職人員」需要負起社會責任,但在新約眾民皆祭司的時代,基督徒都應該關心社會,在社會中扮演積極、良善、有建設性的正面角色,以聖經真理為基礎,藉社會參與及服務來影響社會。

你要上主配合你的計劃或是你願意謙卑自己去配合上主的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