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寧願落在神的手中
何啟明

經文:何西阿書九10-17

10我發現以色列,如在曠野的葡萄;我看見你們的祖先,如春季無花果樹上初熟的果子。他們卻來到巴力‧毗珥,獻上自己做羞恥的事,成為可憎惡的,與他們所愛的一樣。11以法蓮,他們的榮耀如鳥飛去,必不生產,不懷胎,不成孕;12他們縱然將兒女養大,我卻要使他們喪子,一個也不留。我離棄他們,他們就有禍了。13我看以法蓮如推羅栽於美地。以法蓮卻要將自己的兒女帶出來,交給行殺戮的人。14耶和華啊,求你加給他們,加給他們甚麼呢?要使他們懷孕流產,乳房枯幹。15因他們在吉甲的一切惡事,我在那裏憎惡他們。因他們所行的惡,我必把他們趕出我的殿,不再愛他們;他們的領袖都是悖逆的。16以法蓮受擊打,其根枯幹,不能結果,即或生產,我也要殺他們所生的愛子。17我的神必棄絕他們,因為他們不聽從他;他們必飄流在列國中。

前段(九1-9節)預告以色列面臨饑荒,本段(九10-17)指出以色列不僅斷糧,還要斷種--即不生產、不懷胎及不成孕(11b節)。何西阿此時極有可能受到劇烈攻擊,再不能公開宣講,而轉到私下向一小撮聽眾宣告神的審判(九10-17及十1-8)。先知刻意用曠野的主題作為本段的首尾呼應:「我發現以色列,如在曠野的葡萄」(10a節)和「他們必飄流在列國中」(17b節)。再且,先知的語調較具反思性,回想昔日神和以色列人共度興奮和快樂的經歷。以色列「如葡萄在曠野」(10a節)和「像無花果樹春季初熟的果子」(10b節)。可是,現在已今非昔比,他們已背信棄義,離棄了耶和華神。

先知用巴力.毗珥(10c節)和吉甲(15a節)兩個地方的事來描述以色列的惡行。以色列人在巴力.毗珥與摩押女子行淫和跪拜他們的神祇(參民二十五1-3)。吉甲這個地方本有光榮的歷史,是約書亞入應許地最先安營的地方、是掃羅當上以色列王後第一次勝利之地,更是猶大人歡迎大衛歸來的地方。這一切光榮的記憶都因以色列的惡行如鳥飛去。他們認為拜巴力會生養眾多,適得其反的是招徠「不生產、不懷胎,不成孕」(11b節)。

神給予以法蓮支派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生產環境,「以法蓮如推羅栽於美地」(13a節)。然而,他卻如推羅一樣把持自傲自足的態度,自認可以抵禦外敵,最終得到相同的結局。先知從神得悉以色列正要落在敵人手中,走向滅亡之路,他從心底裏向神發出悲痛的呼求,「耶和華啊,求你加給他們,加給他們甚麼呢?要使他們懷孕流產,乳房枯幹」(14節)。這節經文剛好是希伯來文學交叉型架構的中央,特意表明先知的禱告正是本段的核心。

先知向耶和華禱告,要求祂使以色列像婦女懷孕流產,就算嬰兒生了出來,也因乳房枯幹而不能養育成長。這禱告顯得有點苛刻,然而細心思想其實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祈願。就如一位犯了滔天大罪的青年,母親大義滅親告發他的惡行,並懇求法官判下重刑,其用心是期望兒子透過重罰之後,得獲新生。這樣還好過讓他繼續陷在罪的深淵,無法自拔,最終招致滅亡。先知的禱告正像昔日大衛因核數兵力以致得罪耶和華,他「寧願落在耶和華手裏」,接受三天瘟疫,而非三年饑荒或三個月被敵人追殺(代上二十一1-14)相似。大衛的禱告是兩者取其輕,那就是落在耶和華手裏總好過落在敵人的網羅中。

思想:

願聖靈不斷提醒我們,不要重蹈昔日以色列民的覆轍,傷透主的心,自招苦果;更求主幫助我們回頭是岸,接受祂愛心的管教 (參來十二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