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 沒有遇到禍害的日子就等於結果累累?!
陳偉迦

經文:路加福音十三章1-9節

1正當那時,有些在場的人把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耶穌。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的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嗎?3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同樣要滅亡!4從前西羅亞樓倒塌,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5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照樣要滅亡!」6於是,耶穌用比喻說:「有一個人在葡萄園裏栽了一棵無花果樹。他前來在樹上找果子,卻找不到,7就對園丁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棵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土地呢?』8園丁回答:『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在樹周圍掘開土,加上肥料,9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它砍了。』」

路加福音九章51節至十九章44節被稱為<旅程敘事> (Travel Narrative)。 在2018年十月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這段<旅程敘事>中首幾章的釋經靈修,大概我們已經明了福音書中的敘事並非無的放矢地將不同的故事拼湊在一起。反之,因著對舊約救恩歷史的詮釋,路加巧妙地將此應用在耶穌身上,表明耶穌就是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使我們慢慢地領悟到,將有關耶穌不同的事跡和講論連在一起研讀時,所構成的信息,就正正符合新約作者們的處境和用心。

今天我們要留心的是路加福音十三章1至9節,這段經文記載了一個關於彼拉多殺害加利利人的事件,及一個可能發生在耶路撒冷的建築物倒塌意外。根據約瑟夫的<猶太史記18.3.1-2>,我們可以看到彼拉多逼迫和殘殺猶太人的端倪。但是,在我們現今所發現的文獻中,並沒有提到彼拉多為甚麼要殺害加利利人。我們只可以推算大概是因為那些加利利人在獻祭的時候,涉及軍事的革命起義,引致彼拉多及其軍隊的鎮壓和殺害。然而,經文的重點卻是為甚麼與耶穌在場的人要提及這事,他們真正的目的是要怎麼樣呢?

要解讀這個動機,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量。

一)良好的動機:在場的人擔心耶穌──這位滿有神跡能力、醫治、趕鬼的彌賽亞,會遭遇類似那些被彼拉多殺害的加利利人的結局。因此,他們提醒耶穌要好好處理和應對彼拉多及羅馬政權對他的逼迫和殺害。

二)暗諷的動機:在場的人可能不滿耶穌的講論及其行徑,就用暗諷的方式去嘲笑耶穌他將來的結局可能與那些被殺害的加利利人所招致的後果一樣。根據耶穌的回答,或許暗諷的動機是比較合理的。

在耶穌的回答中,他沒有理會彼拉多迫害他的可能,反而將焦點放在真誠的悔改上。

人往往害怕審判的臨到,但只要上主審判自身的那天尚未來到,我們或許仍會將焦點放在別人所經歷的審判上──談論別人是否確實受到上主的審判,就如談論那些被彼拉多殺害的加利利人、或是在西羅亞樓倒塌的意外中死去的十八人,並且慶幸自己沒有牽涉在其中。面對別人受到的審判,我們只是關註別人是否比我們更有罪,才受到這害(參十三章2節)?這種獨善其身的心態是我們的現況嗎?只要沒有被審判,那就足夠了,於願足矣。

耶穌卻在這裏教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別人遭受逼迫、審判,其重點是要我們回轉和歸正,切切地悔改,而不要心中存有僥幸,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幸運」、更蒙「恩典」。明天我們將會探討一個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的故事,其信息將會是一個好好的例證。

思想:

  1. 無花果樹的比喻(參6至9節)說明了那些獨善其身之輩滿以為自己的幸運就是等同於結果累累,殊不知主人卻發現他們連一丁點兒的果子也沒有。然而,主人卻是持續地等待和觀察,並期望他們可以結出果子來。這就更加突出上主的憐憫和祂渴望我們徹頭徹尾地悔改。
  2. 到底在我們未遇禍害前所擁有的一切就是「果子」,還是「悔改」才是我們要結的果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