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哪?
埃利.維薩爾Elie Wiesel 出生在羅馬尼亞的一個猶太家庭。十幾歲時,他和家人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後來又被遷到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在自傳《黑夜》中,維薩爾詳細描述了他所經歷的非人折磨。維薩爾親眼目睹父母親以及八歲的妹妹離世。納粹滴着鮮血的手將一個純潔少年的世界一點點撕裂。
弗朗科斯.莫里埃克Francois Mauriac爲本傳記作序。莫里埃克在序言中描述了他第一次見到埃利.維薩爾的情景:“如果一定要我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裏找出最悽慘的一天,應該就是今天了 —— 一個男孩親眼目睹了他的同伴被吊死。他告訴我們,他看到了同伴在臨死前的臉,‘它看起來像個悲傷的天使’。男孩說,‘我背後有個男人邊哭邊說:“看在上帝的份上,但是上帝在哪?’
在男孩敘述的時候,我的心裏突然響起一個聲音:‘上帝在哪?他被掛在絞刑架上’” 。
莫里埃克繼續道,“作爲一個基督徒,一個相信上帝就是愛的人,我該如何安慰這個小男孩? 我要對他說些什麼?我是不是要說,有一個猶太人,是他的兄弟,曾經也被掛在絞刑架上,但他的死已經征服了全世界?”
“我是不是要說,他的‘絆腳石’恰恰成了我的‘房角石’?我是不是要說,十字架與苦難的關係?照我來看,十字架正是解開那難以測透奧祕的鑰匙 —— 而年少稚嫩的他已經丟掉了對十字架的信靠 …… 是的,我應該跟這個猶太男孩說這番話。但我說不出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着他痛哭”。
莫里埃克的這番話直指一個最深刻的問題:“上帝在哪?”答案是:“在基督裏”。上帝在十字架上承擔了我們的罪。如今,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就在他的子民當中。他不但爲你受苦,也與你一同受苦。
在舊約中,會幕(後來的聖殿)就是神和他的子民相會的地方。今天的舊約經文(以西結書43:5)告訴我們,這聖殿就是神的居所。
今天新約經文的主要信息是:最終,神的榮耀和同在顯明在耶穌身上。就在耶穌被棄絕,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刻,神與他子民同在的應許被徹底實現了。從那一刻起,人們再也不需要去地上的聖殿朝見神。新約告訴我們,真正的教堂不是一所建築物,而是人的集合(以弗所書2:20-22),它建立在耶穌 —— 這房角石之上。新約中的聖殿是由“活石”(彼得前書2:5),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構成的。基督徒的團契就是神的居所。
找到神的居所
詩篇132:1-18
大衛全心所願就是榮耀神的名;他把神擺在所有物質享受之前:“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牀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爲耶和華尋得所在,爲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3-5節)。
人們說,“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7-8節)。神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14節)。
主啊,我渴望你的同在。能在你的腳凳前敬拜是如此美好。感謝你在五旬節那天將聖靈大大澆灌下來。感謝你進入你的子民當中,與我們永遠同在。
在耶穌裏找到神
彼得前書2:4-25
耶穌讓一切改變!
新聖殿就是基督徒的團契,而耶穌就是這所聖殿的房角石:“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爲靈宮”(2:5第一段)。
耶穌既是房角石,又是“絆腳石”(7-8節)。至今,仍有很多人在耶穌是誰這個問題上跌倒。但如果你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讓他作你生命的房角石,完全依靠他,你就“必不至於羞愧”(6節)。
我們就是“活石”,靠着耶穌被建造成一座“靈宮”—— 這封信是彼得對所有相信這條真理之人寫的。教會就是神的居所。我最近愈發對這條真理深有感觸,當你遇到耶穌時,你就找到真正的家了。
本段經文道出了這一轉變的核心意義:“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9節)
既然如此,我們就當以一個全新面貌活在世上,向周圍人作見證:“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11節)。
你是神的子民。你已經承受了耶穌的恩典(10節)。但與此同時,你必須面對一個十分真實的爭戰:你必須“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11節)。
不要因別人的指責而驚慌失措(12節),但要盡全力過榮耀神的生活。這包括尊敬當權者(13節),做善事(15節),尊重他人(17節),愛主內的弟兄姊妹(17節),不尋求報復(23節),因行善而受苦(20節),並完全信靠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3節)。
作爲有罪之人,我們如何才能達到這些要求呢?彼得指出,關鍵在於耶穌:“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24節)。
耶穌改變了一切。彼得引用《以賽亞書》53章中彌賽亞爲百姓受死的預言來說明這個道理。這段經文同時解釋了爲什麼說最好的“房角石”反倒被匠人所棄。彌撒亞爲罪人而死是你信仰的根基,是你能一次次回神面前的根本原因。在十字架上,耶穌用自己的苦難贏得拯。
主啊,感謝你建造的“靈宮”,我可以在這裏體驗到神的同在。
在耶和華的居所找到神
以西結書43:1-44:31
神的靈使你能切實經歷耶穌:“靈將我舉起,帶入內院,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43:5)。
耶穌基督是神的榮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就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充充滿滿地有恩典(約翰福音1:14)。
以西結在異像中看到了耶穌,即“耶和華的榮光”(以西結書43:5)。“他的聲音如同多水的聲音。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2節)。凡耶穌所到之處,周圍的一切都會發出光輝。那榮耀讓人禁不住“俯伏在地”(3節)。“耶和華的榮光從朝東的門照入殿中。我就俯伏在地”(4節)。
每當神的子民聚在一起敬拜,例如主日崇拜時,我們就該期待“耶和華的榮光”充滿我們。教會充滿活力、大有能力,翻轉生命的根本原因都在於有“耶和華的榮光”。
舊約記載,爲了讓罪得潔淨,以色列人必須舉行繁瑣的獻祭儀式,但《希伯來書》表明,獻祭儀式只是一個預表(《希伯來書》九章),它們都是天上之事的“影像”(23節),是將來美事的影兒(10:1)。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必須用血(20節)獻上贖罪祭(以西結書43:19),以達成潔淨和贖罪的目的(20節)。所獻的牛羊必須是毫無瑕疵的(22節)。
這一切預表了耶穌爲贖你的罪而獻上自己,這祭極其完美、大有功效(彼得前書2:24)。以西結書44章所描述的聖潔大祭司預表了彼得前書2:5中的祭司制度。在這個新的祭司制度下,所有基督徒都是有“君尊的大祭司”。作爲祭司,你的首要責任就是讓自己聖潔,避免沾染污穢,以便爲神所用。你的第二個責任是通過教導和以身作則,讓他人也能如此行。
上帝在哪?此刻,他就通過自己的靈住在你裏面。當我們奉他的名聚集,一起敬拜、讚美、感恩時,上帝就在我們當中。
主啊,感謝你我就是聖殿,你通過聖靈住在我的裏面。主啊,我急切渴慕你的幫助,請幫助我過聖潔生活。
佩泊的補充
彼得前書2:24第二節
“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我們可以把曾經受過的所有傷害都帶到十字架前,交給耶穌。不要緊抓住過去不放。耶穌受苦、死亡,爲的就是讓你得醫治。
今日金句: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