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作为:卅八、神国的公民
提摩太·凱勒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姐妹,今天我们探讨“从外到内的救恩”系列──“神国的公民”这个题目。

我们最后一次来看以弗所书第2章的最后几节。以弗所书第2章论述教会的性质,请听我读出。

以弗所书第2章19到22节这么记载:

[19]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20]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21] 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22] 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我们一直在探讨这段经文,保罗在这里用了几个隐喻来解释教会是甚么,并指出我们既与基督联合,生活又应如何。我们用了大部分时间探讨当中较长的一个隐喻,指出它描绘基督徒和教会为神的居所,是圣洁的殿。

来到这个节目,我们要探讨这段经文的第一个隐喻,它教导我们甚么?经文说:“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

这两句话蕴涵深奥的教导,它就是如此丰富。它的宣告是先贬后扬,贬义说“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褒义说“与圣徒同国”。这是甚么意思?意思是这样的。

你们不再作外人。第一个词是“外人”,外人这个词含有“仇外情绪”的意思,对外国人忐忑不安。一个人身处异域文化,确实须要处理这种个人情绪。你们很多人都明白这点。

在大城市,你更是明白。事实上,如果你不是生于斯长于斯,只是后来迁居此地,那你或多或少会经历这些情绪。作为一个外人,一个异乡人,你深知个中滋味。这些情绪源于文化上的冲击。

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新文化,起初格格不入,令你不知所措。由于语言不通,沟通遇到很大障碍,大费周章,连买些很基本的物品,也远比其他人费劲。

还有许多你不熟悉的风俗呢!你也许不喜欢那些食物。关于文化冲击的研究不约而同显示,这些经历简直是劳心劳力。

文化冲击带来两个结果,第一,是孤单。你发现很难表达自己,感到很孤单。第二,是分裂。你很努力融入主流文化,投入社交生活,努力学习语言,尝试适应当地风俗。

这是件困难的事,十分耗费精力。你的社交生活与私人生活判若两人,所以经历分裂,感到迷惘和疲乏。外人、异乡人、外国人的意思,就是无法融入文化的人。非常疲惫,千难万难。

然后第二个字“客旅”,希腊原文的意思是从法律层面定义外国人。“外人”一词则较涉及个人层面。“客旅”这个词的意思是,你不是一个公民,在法律上被剥夺了公民权利。如果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可以受到当地的法律和医疗保障,也可享有许多公民的福利和权利。

如果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有某些特权和权利。法律赋予你权利,你有权申诉冤屈。保罗是罗马公民,有权要求公平审讯。当他给关在腓立比监狱,当地政府发现他是罗马公民,却未经审讯就被关起来,他们这才心知不妙。

保罗的公民身分赋予他一种特权,因此他获得释放。他的公民身分授予他权利。但是,一个客旅就没有这个特权。一个客旅既没有法律地位,也没有权利去申诉冤屈。

所以,当保罗说到外人和客旅,谈论异乡人和客旅时,指的是在法律上被剥夺了公民权,在情感和个人方面遭受文化冲击的人。他是甚么意思?为甚么他要谈论这些?

他大概是说:“你成为基督徒,现在你不再是异乡人和客旅,不再是陌生人了。”他在说甚么?他说了两件事。首先,这是非常深奥的教导。他说,除非你借着基督与神和好,除非你相信基督,并与基督联合,否则你在神创造的世界里会很孤单。这个真理极为重要,极其深奥。我要告诉你,你得明白个中道理,否则无法理解周遭的世界,无法理解你自己的经历。

根据圣经,神创造我们,把我们放进世界,我们被造是为了顺服祂。看看神的律法。祂的律法涉及说谎和诚实的问题。当你说谎,你变得疏离,因为你违背了世界的原意和你的本性。你尝到分裂。

这好像以牛奶代替无铅汽油灌进你的车子,是行不通的,你的车子会发生故障。这也像你用咖啡机来磨钻石,而不是磨咖啡豆。这是白费心机的。说谎与不诚实有一套运作的律;性与纯洁之间也有一套运作的律;慷慨、宽恕与苦毒、自私与服侍等等都有一套运作的律。你得委身于祂,与祂有正确的关系,与祂有和谐的关系,要不然你会很孤单,经历文化冲击,因为你是个异乡人,是个客旅。

现代文学充斥这些现象。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Hemmingway)、福克纳(Faulkner)和萨特(Sartre),以及20世纪中叶所有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都有一个共通性,道理很显然易见,你一读就明白。这个真相就是,我们无法适应。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萨特(John Paul Sartre)所写的《恶心》一书,以日记形式,讲述一个男人如何越纵欲自由,越觉得孤单和分裂。

但是,如果他痛改前非,开放自己,服侍他人,处处为人设想,勇于承担责任,他会感到被利用。如果他对人友善,会感到被利用。如果他独来独往,自私自利,那么他会感到孤单。

“恶心”的意思是疏离。我被疏远。我是一个异乡人和客旅,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为何适应不来?因为这个世界是为顺从君王的儿女而造,如果你不是王的儿女,就不能融入当中。

著名英国圣公会牧者怀特腓(George Whitfield)谈论这一点,他说:“你知道为何动物向你尖叫,向你狂吠,为何当你靠近牠们,牠们会鸡飞狗走,向你咆哮,因为牠们知道,你跟牠们的主人对立。”这个说法非常生动,很有象征意味,尽管不是太准确。“我们不能融入世界,觉得疏离。”

有一位杰出的年轻法国科学家,名叫菲利普。他与恋人坠入爱河。他们经常与一名牧师谈论基督信仰,却拒绝相信。他们虽然相爱,但认为结婚以至彼此订下盟誓都是毫无意义的。

首先,他们认为,当你们许下承诺,尝试忠于对方,这一定会产生问题。“我们一起时,就一起睡。不在一起时,就各自寻欢作乐。”除此之外,他们认为婚姻和承诺将大大阻碍事业发展,所以他们决定不结婚。然而,他们为此内心饱受煎熬,不得安宁。后来,菲利普写信给这位牧师朋友,对他说:“我不明白为何缺乏长相思守的承诺,相爱会这么痛苦。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人性,我们是宇宙中偶然的结果;我们的欲望是基因、本能和荷尔蒙的结果。所以爱是一种幻象,但我从来没意识到,我的想法如何抹掉生命的色彩。”现在,请留心听,他说:“即使我的爱人和我都绝对肯定我们的观点,但我们无法依据这些观点生活,这好像说明我们根本不认识自己。”

他经历了甚么?耗尽、破碎、孤单、疏离。他说:“我相信爱是一种幻象,婚姻和承诺都是愚不可及,然而我发现,当我拒绝它们,靠着我那些观点根本活不下去。”

他正经历疏离。保罗表示:“除非你与上帝有正确的关系,否则,你在这里是个异乡人和客旅。你无法适应,感到不自在,你要面对张力,极度的不快。”这说明为何菲利普说,他靠着自己的观点活不下去。他的意思是说:“我是个外人,是个异乡人,我不属于这里。在我所相信的宇宙,找不到一个位置。我体会到破碎。”难怪诗篇第86篇11节中,诗人说:“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当心灵破碎,敬畏主就能使心专一。好了,这是第一点。

保罗说:“你会经历这种孤单,极度不快,感到空虚,无所适从,因为你最深切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将经历文化冲击,丧失公民的权利,直到你成为基督徒。我希望你们当中有些人会看到,你所面对的问题,心理学和社会学可以解释其影响,但只有神学可以说明其根源。你有这些感觉,经历这些问题,原因皆在于此。”

因此,保罗在这里教导的第一点是:“你相信基督前,你本来的景况是疏离。”第二点,成为基督徒的本质,就在于法律地位上的改变和转化。

公民权是很棒的比喻。要么你是一个公民,要么你不是。你可以申请户籍,为了争取公民身分而煞费苦心,作各种各样的预备,进行繁复的法律程序,绞尽脑汁去学习语言,各方面都得安排妥当。但此刻你还不是公民,必须等你宣誓之后,才是公民。你不能介乎两者之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说过,在两个对立面之间没有折衷办法。说到公民身分,要么你是公民,要么你不是。任何似是而非的身分都不成立,你们有些人会说:“嗯,不是还有各式各样的签证吗?”但你要明白,保罗说的是甚么。这是一种合法的身分,要么你是,要么你不是。在零与一之间,不可能再出现整数。在“有”与“没有”之间是甚么呢?中间不可能存在甚么。要么你“有”,要么你“没有”;你不可能既“有”,同时又“没有”,不可能有这个情况。真空与非真空之间是甚么呢?只要在真空中存在一枚空气分子,它就不再是真空了。所以真空与非真空之间,不存在任何状态。要么你是,要么你不是。

保罗用这个比喻来表达一个激进的观念。要么你是个基督徒,要么你不是。成为一个基督徒,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要么你在灵性上死亡,要么你在灵性上活着。

这可能需要很多准备工夫,经历很多挣扎,经过很多学习,终点前可能是漫漫长路,但事实是,在你成为公民前一刻,你仍然百分百不是一个公民。就在你宣誓那一刻,你成为百分百的公民。

这正正是保罗在这里教导的真理。没有中间路线,要么你是个基督徒,要么你不是。因为成为基督徒的本质,在于法律地位上的改变。

可是人们不喜欢这个真理,我会告诉你为甚么。很多人非常抗拒这个真理。因为没有妥协余地,他们讨厌这真理。你问很多人:“你是一个基督徒吗?”他们会说:“我希望是,我在尝试,但谁能保证呢?”

你知道为何答案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不是因为合乎逻辑,只是太多人这么说了。“你是个基督徒吗?”“我希望是,我在尝试,但谁能保证呢?”保罗要彻底打破这个观念。假设我问你,“你是一个公民吗?”正如我问你是否已婚。同一道理。

进入婚姻前,得走一段漫长的路,但在你宣誓前,你仍然是百分百未婚。一旦你宣誓了,你就是百分百已婚。法律地位就是如此改变的。假设我问你:“你结婚了吗?”你说:“我希望是,我在尝试,但谁能保证呢?”

如果你听到有人这样说,你的结论是甚么?你会说:第一,他们不知道甚么是婚姻;第二,他们并没有结婚。如果我问你:“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吗?”而你说:“我希望是,我在尝试,但谁能保证呢?”

有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基督徒对这个教义有时也这么理解。我明白你们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牧师聊天,他表示他讨厌讲论悔改信主的道理。悔改信主,是指某个人经历悔改,认罪信主成为基督徒,他很讨厌这个真理。他说:“你看看一般的教会,就会看到基督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信徒都是在不同的阶段努力过基督徒样式的生活或学习成为基督徒。你不能确定这个人绝对是个基督徒,或那个人绝对不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有人更像基督徒,有人不那么像。不要谈论悔改信主,没有人是完美的。不要再对人说,你要成为基督徒,或者评论谁是真的基督徒,谁不是。我讨厌这种观念。”

让我说明为何他的想法大错特错。保罗强调,基督信仰最根本要处理的,并非道德和良善的问题。这位善意的牧师讨厌谈论悔改信主的真理,听起来好像很有理由,既灵活又开通,哪有人知道谁是基督徒?大家的程度不一。

但他这种看法,其实是将基督信仰视为道德学说。如果基督信仰实质上只是一堆道德伦理,那么他是绝对正确的。那是程度上的问题。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基督徒的本质是这样,我们就要共同面对一个大难题。有很多人完全拒绝基督信仰,完全拒绝基督的教导,完全拒绝这一切,但他们却是非常良善的人,克己复礼,济世为怀。

然后,又出现另一批人,你知道是谁,就是那些相信基督信仰的人,他们宣称相信基督信仰,似乎热爱基督信仰的所有教导,可是说到自制力、良善和道德,却比不上许多反基督者。这种事情令人非常困惑。

我来解释为何令人困惑。大概在1900年,我的祖父从外地搬到这里。就像所有移民一样,他经历很多文化冲击,千难万难才初步掌握本地方言,但说得不太流利。他在适应这个地方的政府架构和地区制度上同样遇到困难,因他是完全陌生的。在某个时刻,他成为一个公民,有了户籍。

他原本不是这地方的公民,没有户籍,后来才成为公民。他不是本地人,百分百不是本地人,他入籍后,就成了本地人了,但他的口音仍然怪里怪气,对于一些风俗仍不知就里。在许多方面,他确是还没融入本地文化。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有没有本地户籍?当然有。尽管他的方言说得很差劲,但他依旧活了一辈子。

这儿有法律的层面,也有实际的层面,但使他成为本地人的,是法律的层面。保罗当然也教导基督徒要追求良善,追求进步,追求更像基督;你要追求诚实无私的生活,追求怜悯人的生活等等。

不过,要真正成为基督徒,在于宣誓决志。当你宣誓决了志,你就跨越鸿沟,真正成为基督徒。也许你的行为看起来并不像个基督徒,过程就是这样。正如我的祖父,不论思想上、言语上,还是生活上各方面,要越来越融入本地,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但是,从外人入籍成为公民,却是一刻的事,而重点就在于此。

保罗教导,真正成为基督徒,在于法律上的转变。就在这个分水岭,你必须决定宣誓。就在那一刻,你得结束旧有的身分;就在那一刻,你必须说:“我是个基督徒,认同自己的基督徒身分,我把神放在首位。我单单依靠祂的救恩,让祂成为我的主。”这里有一道界线你必须跨过。打个比方,你从外蒙古的首都启程,打算进入内蒙古境内。你千山万水,也许走了几千公里,我不知道,而你只差几厘米就到达内蒙古境内了。但是不管相差多少,你还是未进入内蒙古,仍然只在外蒙古。长路迢迢,你艰辛地前进,花了不少钱买汽油。但若你不跨过那条边境界线,你仍旧在境外。

婚姻也是同一道理。婚姻,直到你宣誓一刻才真的缔结。过程中可能有血有泪,几历艰辛,可歌可泣,甚至还要斗智斗力,情海翻波,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事实是,在你宣誓一刻前,你仍是百分百未婚。因为结婚的定义,不在于双方的关系,而在于是否愿意在众人面前,在教会、国家和家庭的制度下宣誓,与对方订下盟约,一生信守婚盟。坦白说,人们总是说:“嗯,有没有这誓言真的不大关系,只要你们爱着对方就好了。”

我会问:“为甚么你不宣誓?”他们回答:“啊,你知道的,我还想保留选择权。”“哦,换句话说,你们爱得还不够深,以致不敢宣誓。别告诉我这个誓约与相爱无关。”你没有结婚,说穿了是有所保留,免得将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在对方面前,因此你在法律层面保留单身的状况。

别告诉我,你对某人的爱不亚于已婚者。不要对我来这一套。如果你这么怕受伤害,意思是说,“我爱这个人,但我不会将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在对方面前。”这就表示,你不像已婚者那么毫无保留。

那如何应用呢?你们很多人对基督信仰仍然犹豫不决,既想靠近基督,见到基督,希望基督为人生带来转变,然而你却害怕离开现在的状况。你害怕跨越那条界线,你不敢说:“我愿意委身,就这样吧!”因为这么说,意思是:“即使要离开朋友,我仍要顺服基督;即使面对嘲笑,我依旧顺服基督。我要越过那条界线,就算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你必须这样做,这就像要入籍本地,你得放弃原来居住的地方。

你不放弃所有选择,是没可能结婚的。成为基督徒的本质,在于法律地位的改变,要么你是,要么你不是。越过那条界线,事情便成就了。

不单如此,保罗在这里说明另一个真理,真是好得不得了。真正成为基督徒,不只在于你作出承诺,不单只有你,神也对你作出承诺,改变你的身分。你看,我的祖父不是自己成为公民,乃是政府给他户籍,使他成为一个公民。

他来到这地方,作出承诺,然后政府就更改他的身分,说:“你现在有公民权。”成为基督徒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已经很有爱心,很有承担,于是神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入我的国。”不是的!神说的是,“因为你已决定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让祂作主,我现在把你的名字记在祂的名册上。我接受你,改变你的身分,赦免你的罪,我把它们抹掉。”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研读加拉太书和罗马书时,对基督信仰的独特性感到震惊。基督信仰的独特性是甚么?就是真正成为基督徒后,身分得到改变,而这改变只须一次,就永远改变。

一旦你决志信主,那么神的国度至高的神就会亲自临到你,完全改变你的法律身分。马丁路德这么说,当然他是用拉丁语:“一个基督徒是实时被称为义的,但仍是个罪人。”他明白保罗教导的意思。

我的祖父说起这地方的语言,始终说得不地道,不流利,却实时自动成为本地人,真真实实拥有本地户籍。但他虽然有了本地户籍,然而在各方面仍然不像本地人。请看看路德和保罗怎么说,“当你作出承诺,并说我两手空空,白白来到宝座前,只靠救主十字架。我不再倚靠自己能力,完全靠赖主的成就。父神接纳我,因为主为我付出所有。”发生了甚么事?就是身分的改变。从法律的角度说,你承担了责任,继承了耶稣所成就的一切,正如祂在十字架上,为你承担了律法上的责任,担当了你一切的罪。

马丁路德每天早上起床时都会说:“喔,主耶稣,祢担当了我的担子,而把祢所有的赐给我;祢取了本不属于祢的样式,因此我便可以成为我无力可及的样式。”成为基督徒的根本,在于合法的身分。神改变了这身分。当你困乏,看不见前路,你得来到宝座前,神会来改变一切。

尽管保罗没有在这里提及,现在我也想扼要说明一下,成为基督徒是甚么意思?这代表你得着一个新的公民身分。试想想一个公民有甚么权利和特权。公民有申诉权。如果有甚么事情不公正,你可以上告法院,一直上诉,告至最高法庭。你有申诉权。

如果你的身分已被改变,你知道成为基督徒是甚么意思?看看那些人。马可福音第10章47节记载,当瞎子呼叫耶稣:“可怜我吧!”各人都上前制止他,别再骚扰君王。你有甚么权利,你这个垃圾,竟敢打扰一个地位比美君王的人。别再烦扰君王。你无权觐见君王。

但是君王转过身来说:“你想要甚么?”一次又一次,可怜的人想见见主耶稣,不要打扰君王!那个妇人摸祂的衣裳䍁子。不要打扰君王!但这位君王,当祂授予你公民身分时,说:“你有权进到我面前。”宇宙的主宰关注你的问题。前来祷告吧,前来申诉冤屈吧。

我还要告诉你更多。你有受保护的权利。你们听过詹金斯耳朵之役(War of Jenkins ear)吗?1739 年,西班牙政府一艘船只攻击一艘英国船,在交战期间詹金斯船长的耳朵被割下。詹金斯船长拿起他的耳朵,把它放进一瓶酒里,然后写了张便条讲述经过,一并送交英国国会。在国会中,其中一名议员举起那只耳朵,宣读文件,国会立即向西班牙宣战。

我不是要用这个例证支持18世纪英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是要表示这场战争有充分理据。我会告诉你我的意思。詹金斯自己算不得甚么,但作为一名英国公民,国家知道他是国家的一分子,当他受到攻击,等于国家受到攻击,这涉及国家的主权和荣辱,因此有责任保护他。

当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神击倒他,耶稣向他显现,因为保罗正迫害基督徒,耶稣说了甚么?“扫罗,扫罗,你为甚么逼迫……”逼迫谁?“你为甚么逼迫我?”意思是,扫罗,当你攻击我的公民,就是攻击我。圣经不是说如果你是基督徒,神就会保护你,保守你免受灾害,不是这样,而是说如果你是基督的一部分,基督与你一同受苦。

祂的意思是:“我将会以我所有的荣耀和权能去安排你的人生,所以无论你遇上甚么艰难,都是与你有益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还记得吗?创世记第50章20节记载,约瑟告诉他的兄弟,“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整个国家动员所有力量来保护你,带你回家,让你成长。你可以进到神面前,你有受保护的权利。

让我这样结束吧!你是公民,是不是却活得像客旅?你们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知道的。你知道为甚么?如果你是基督徒,却不认为神会垂听你在困难中的祷告;如果你不认为神在保护你,人生的种种际遇,都是要叫你得益处;如果你过于自卑,认为神不会爱你,那你很像我的祖父。你仍然像个异乡人。

你得确切活出合法的身分。你被爱,蒙接纳,耶稣基督所成就的都归我拥有,但你却没有这样生活。你的一言一行,没有流露神的真爱,也看不出神真确的保守,真切的关怀。你没有活出爱。看你何等的暴躁易怒,看你何等的自我保护,看你何等的忧心不安。实际上你需要时间,才能真正活出合法的身分。你是公民,却活得像客旅。不要再作客旅了。

最后,你们当中有些人其实是客旅,却要像公民生活。你知道这是甚么意思吗?你说,“为甚么上帝不垂听我的祷告呢?为甚么上帝不为我开路?为甚么这些福气没有临到我?”然而,你仍不愿意决志宣誓。你只想有祂同在,却不愿委身,一生对祂忠诚。

你要祂不离不弃,但你不会毫无保留。你不会离开过去,不会决志立约。你不会这么说:“我撇下一切,将自己交托给祢,无论富或贫,顺或逆,生死与共,不离不弃。”没错,你是个客旅,却要活得像个公民。请想想你现时的光景,你是个公民,却活得像客旅吗?或你是个客旅,却要活得像公民?

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因祢的儿子,我们不再是异乡人,但求祢宽恕我们,因我们仍然活得像异乡人。感谢祢,因着祢疏离感可以成为过去,孤单可以消除。求祢帮助我们这些公民活得像公民,求祢让各位听众朋友都清楚他们需要寻求祢,恳求祢的灵成就此事。我们祷告是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