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向神?
我越是研讀《希伯來書》,就越喜愛它。這封信是作者寫給猶太裔基督徒的。對現代人來說,書中的很多用詞都有些奇怪,這是因爲它們根植於舊約聖經。《希伯來書》回答了一個重要問題:你該如何走向神?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通過我們至高的大祭司 – 耶穌。在這部書信的高潮部分,作者宣告耶穌獨一無二的祭司身份。本書信是唯一一部將耶穌稱爲祭司的新約書卷。新約的其他地方也提到了耶穌的祭司職分。例如“大祭司”的禱告(約翰福音17章)以及耶穌是人神之間的中保(約翰一書2:1)。但唯有《希伯來書》直接以“至高的大祭司”來定義耶穌,並對此論點進行了系統論述。
明白神是滿有憐憫和慈愛
詩篇119:153-160
自始至終,神對人類的愛都超越萬有:“耶和華啊,你的慈悲本爲大”。(156節)詩人明白神的愛:“你看我怎樣愛你的訓詞。耶和華啊,求你照你的慈愛將我救活。”(159節)詩人知道,人若在危難中,神一定出手相救(153節)。他還提到了贖買(154節)和拯救(155節)的概念。
詩人深知神能搭救、贖買、挽救人,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詩人才會如此自信地走向神。然而,他卻不知神將用何種方法來救贖他。
當我們透過新約來讀舊約 —— 包括詩篇時,我們便知道神派遣耶穌基督行使祭司職分,以耶穌的犧牲來拯救人類。
主啊,感謝你偉大的愛和憐憫。感謝你通過耶穌搭救、贖買、挽救了我。
通過至高的大祭司耶穌
希伯來書4:14-5:10
像你我這樣微小的受造之物竟然能夠大膽、自信地親近宇宙的創造者 —— 這件事實在不可思議。當然,我們必須敬畏神,但我們卻無需膽怯、恐懼。這怎麼可能?
在作者提出這封書信的主題 —— 耶穌是大祭司 —— 的同時,他還表明寫這信的目的,他希望讀者能“持定所承認的道”。(4:14)你對耶穌的認識越多,信心就會越堅定,這信心能幫助你戰勝生活中的暴風雨和誘惑。
耶穌是獨一無二的。這位屬天的大祭司既是“神的兒子”(14節)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完全體會我們的軟弱,因爲他“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15節)
你所擁有的情感,耶穌都有。耶穌甚至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但最終,耶穌總是選擇做對的事。所以,當你向耶穌禱告時,他完全理解你的感受。
根據猶太律法,成爲祭司要具備三個條件:
• 首先是“人”(“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希伯來書5:1);
• 第二是“仁”(“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2節);
• 第三是“經神授權”(“蒙神所召”4節)。
耶穌完全具備這三個條件。
但是,耶穌屬於猶大支派,並非利未支派。因此,按照正常的祭司規則 —— 祭司必須來自摩西之兄亞倫的支派(即必須是利未人) —— 如此說來,耶穌並不滿足成爲祭司的條件。但《希伯來書》作者指出,耶穌屬於新的祭司體系,這也體系源自舊約中出現的神祕人物麥基洗德。麥基洗德是“神至高的大祭司”,他曾接受先祖亞伯拉罕的供奉(創世記14:18-20)。
《希伯來書》表明,麥基洗德作大祭司在各個方面都優於亞倫的祭司體系(參看希伯來書7章)。因爲耶穌傳承麥基洗德,所以他是永恆的大祭司(5:6)。耶穌作大祭司不受時間限制,無論對於耶穌之前的人,還是之後的人,耶穌所獻之祭都有果效。
耶穌可以完全代表我們(1節)。他既是人間祭司的榜樣,也高於他們當中的任何人。
耶穌在他所受的苦難上獲得了寶貴的經歷(9節)。神會使用你生活中的任何事來豐富你的經歷,不論它們有多痛苦。你將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痛苦轉變成他人的祝福。
華理克牧師寫道:“神就是喜歡將‘十字架’變成‘復活’。他常常使用那些你極度渴望擺脫的事物來塑造你;把你變成他所希望的樣子。神要使用那個堅硬的‘平臺’來翻轉生命,成就美善。有一件事比痛苦本身更重要,那就是你能從痛苦中學到什麼。“
如同我們一樣,耶穌在患難中增長了經驗。但與我們不同,耶穌沒有犯罪。因此,他不需要爲自己的罪獻祭。耶穌的祭司職分是從麥基洗得傳下來的。他是“爲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9節)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16節)。當你爲曾經的罪祈求赦免時,你定會蒙神“憐恤”;當你爲將來的事祈求幫助時,你定會得到“恩惠”。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樣困難,神都會“隨時隨地”幫助你。
寶座是個比喻,是用來強調坐在寶座的神,他是何等威嚴和榮耀。然而,通過耶穌,你可以藉着禱告和敬拜走進這位宇宙的主宰者 —— 無論你感覺自己何等卑微,也無論你曾做過多麼羞愧的事。
主耶穌基督,我們至高的大祭司,我感謝你。感謝你讓我可以走近這滿有恩典的寶座。今天我要感謝你,因爲我從你那裏得到了足夠的憐憫和恩惠。
自信滿滿,走向恩典寶座
以西結書1:1-3:27
我們竟然可以走進神在天上的寶座,光是知道這一點就夠讓人興奮的了,更別提是自信滿滿地走進它(希伯來書4:16)!先知以西結(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強壯”)隱隱看到了寶座的榮美:“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像,彷彿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彷彿人的形狀。我見從他腰以上有彷彿光耀的精金,周圍都有火的形狀,又見從他腰以下有彷彿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 …… 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我一看見就俯伏在地,又聽見一位說話的聲音。”(以西結書1:26-28)
以西結蒙神呼召的時候正好30歲。(1節)他是一個祭司(3節),一個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而耶利米則留在了耶路撒冷)。以西結是在公元前597年與猶大皇帝約雅斤一同被擄到巴比倫的。(列王記下24:8 – 17)像耶利米一樣,以西結呼籲人們悔改;他也預言到了耶路撒冷城將被重建。
以西結的呼召以一個有關神的異像開始。在這個異像中,他看到了“四活物”(以西結書1:10)。每個活物都代表了神的一種品性。
第一個活物具有一張人臉;第二個是獅子,代表力量和勇氣;第三個是牛,代表富饒,第四個是鷹,代表速度。這四活物顯明瞭神的威嚴、偉大和奇妙(以西結書1:10)。
在這個異像中,以西結恍惚看到一個人 —— 現在我們知道,此人正是耶穌(啟示錄4:1-10)。
當以西結見到寶座上的異像後,他的反應是匍匐跪拜(以西結書1:28)。當人感到神親自臨到時,有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例如,啟示錄4:10)。
神對以西結說話(2:1),聖靈進入他的身體(2節),他又奉命吃了神的話(3:1)。“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3節第二段)。神還讓他留心聽(2:8;3:10)。最後,以西結要去傳講神賜給他的信息。
以西結將會遇到巨大逼迫,但神對他說:“你不要怕他們,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9節)至於人們將如何迴應以西結的信息,他無需負責:“他們或聽,或不聽”(11節第二段)。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聽”的重要性。像以西結一樣,你的責任就是傳講神所賜的信息。
你無需爲別人的反應負責(3:18-21);但順服神,傳講神的話,卻是你的責任(18,20節)。有時,你並不知道人們最終會如何迴應福音,但無論結果怎樣,你都可以信靠並且順服神。
後來,主的榮耀又一次向以西結顯現,他再次俯伏於地(23節)。聖靈又一次進入他裏面(24節)。神承諾:“我對你說話的時候,必使你開口,你就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27節)
主啊,感謝你賜予我這無尚寶貴的特權:因着你 —— 至高大祭司的犧牲,我就能自信滿滿走向這個寶座。
佩泊的補充
希伯來書4:16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這纔是真正的自信!
今日金句: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