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 巴比倫的默示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十三章1-6節

1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所見,有關巴比倫的默示。2你們要在荒涼的山上豎立大旗,向他們揚聲,揮手招呼他們進入貴族之門。3我吩咐我所分別為聖的人,召喚我的勇士,就是我那狂喜高傲的人,為要執行我的怒氣。4聽啊,山間有喧鬧的聲音,好像有許多百姓聚集,聽啊,多國之民聚集鬧哄的聲音;這是萬軍之耶和華召集作戰的軍隊。5他們從遠方來,從天邊來,耶和華和他惱恨的兵器要毀滅全地。6你們要哀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

以賽亞書第十三章是另一個段落的開始,因為它以“巴比倫的默示”作引旨,當中“默示”這字是以賽亞書的常用字,通常用作每一個神諭的引旨(賽十三1十五1十七1十九1二十一1二十二1二十三1),這字的字根由“擡起”這動詞演變出來,代表先知領受神而來的默示時,就好像“擡起”一個重擔(burden)一樣,這神諭必須宣講出來,才可為先知減輕重擔。同時,這神諭在先知的心中沈重,因為所宣講的內容沈重。因此,“巴比倫的默示”這詞組說明所宣講的內容對巴比倫來說是沈重的,因為當中涉及對巴比倫的審判。

巴比倫是古近東強大的帝國。自從尼布甲尼撒成為巴比倫王,巴比倫帝國的版圖便擴張,成為當時超強大的帝國,一般人都會臣服於這大帝國的淫威之下。可是,先知卻在此處唱反調,指出巴比倫必在她最強大的時候倒臺,因為耶和華對巴比倫的審判日子將會臨到,有毀滅從全能者來到(6節),並且吩咐巴比倫在她最強盛的日子預先哀號。

經文用了不同字句來形容攻打巴比倫的人,指出他們是“狂喜高傲的人”,是“有許多百姓”,也是“多國之民”,意思就是攻打巴比倫的人能號召不同民族及列國來到攻打這看似不能倒下的巴比倫。但原來巴比倫倒下的背後原因,不是因為這些所招集的軍隊厲害,而是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召集作戰的軍隊”(4節)。神才是幕後的主腦,祂才是歷史的主,就算巴比倫有多強大,都不能與這位超越萬有的神相比。

思想:

我們往往把人類歷史中的列國興衰看為純粹政治及軍事的角力,也往往把眼前的大國看為純粹的權力系統;誰知先知卻宣告,只有神才是歷史背後的主,就算巴比倫再大再強,都不能逃離神大能的審判。就算巴比倫看似只手遮天,惡貫滿盈,似乎永遠得不到報應;可是,我們當明白神才是最大的主宰,再大再強的巴比倫也必會在一夜之間傾覆。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把人生的盼望放在巴比倫身上,而應把盼望放在主宰歷史的耶和華身上,這才能使我們在多變的世代中看見那掌管一切的常數,為眼前的任何變量帶來生命的定位,重拾那指向永恒的信心。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