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教會的真理(二)
梁家麟

經文﹕弗四1-16

1 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 2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 以和平彼此聯系,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 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正如你們蒙召,是為同有一個指望而蒙召,5 一主,一信,一洗,6一神-就是萬人之父,超越萬有之上,貫通萬有,在萬有之中。 7我們每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每個人的恩賜。 8所以有話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俘虜,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9既說「他升上」,豈不是指他曾降到地底下嗎? 10那降下的,就是高升遠超越諸天之上的,為要充滿萬有。 11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12 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 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 14這樣,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邪說之風搖動,飄來飄去。 15我們反而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各方面向著基督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6 靠著他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其次談到肢體與肢體間的關系,重點是六種態度。

「 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 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系,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 」(四1-3)

就像不同專業行業有其衣著規範 (dress code)一樣,基督徒也有他們的行為規範(behavioral code)。 這裏聖經說:「既然蒙召」,強調的是身分和使命;於是便得有被召的樣子,活出一個蒙召的人應有的態度,「與所蒙的呼召相稱」。 生活表現得與身分和使命相配。

保羅提到六種態度,都是肢體與肢體間互動時應有的表現:謙虛、溫柔、忍耐、愛心包容、和平鏈接、合一。

篇幅所限,我們無法逐項詳述。 簡單地說,謙虛是明白自己的不完美,不敢自誇;溫柔是體諒別人的不完美,不因對方的犯錯而張狂;忍耐是接納境況的不完美,務實地、具耐性地應對逆境。 能有這三方面的態度,便可以用愛心包容不同的人和事,跟他們和平共處,並維持合一。

值得註意的是,保羅 指出合一是聖靈所賜的禮物,而非我們努力達到的境界。 合一是神的工作,我們無法靠自己促成合一;不過,我們卻有能力破壞合一,只要散播是非謠言、傳揚懷疑不信,讓陰謀論泛濫,再牢固的合一都能給破壞掉。 這是名符其實的「有破壞、沒建設」。 所以保羅提醒我們,盡一切能力維持聖靈所賜的合一。

惟有每個肢體都以這六種態度來互相交接,教會才能真正聯合,才能有效地實踐使命。

最後是肢體與身體的關系,重點是四重職事。

「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 」 (四11-12)

這裏 提到四重 (或五重) 職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 (多數釋經者相信這兩個名稱是指彼此相連的同一個職事)。 使徒不用多說,這是早期教會一個特殊的身分,只屬於那些耶穌基督親自揀選和教導,並授予特殊權柄的人。 先知不一定是未蔔先知,更多是傳講神話語的人。 牧師指的不是一個職銜,而是一個職份。

可以看到,這四重職事都是關乎話語的職事。 教會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基礎上,神的道是教會的根基。

四重職事的目標,是造就每個信徒,讓他們的生命成長,發揮他們的屬靈恩賜,這樣教會便能健康地發展。 只要個別信徒的生命得到成全,能各自發揮其恩賜職能,基督的身體便建立起來。

如何建立健康的教會? 先得建立健康的信徒。 如何讓教會不斷增長? 先讓信徒的生命成長。 立己立群,個人(肢體)與群體(身體)是互相緊扣的。

當然,這其中的一個關鍵,是每個肢體都有身體的意識,知道他是教會的一 員,他的成長和成全,是既在教會裏,又是為教會的。

筆者再強調:沒有個別信徒的使命,只有基督計劃,而基督計劃乃實現在祂的身體 (教會) 之上。 所以,沒有在教會外的個人信仰使命。

思想:

  1. 請將基督徒的六種態度應用在個人的處境之上,你可以怎樣兌現它們?
  2. 你覺得你的教會所做的事工都是在成全信徒的屬靈生命,幫助他們有效地應用恩賜嗎? 想想有哪些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