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黄天逸

经文:诗篇一百二十六篇5-6节

1 (上行之诗。) 当耶和华使锡安被掳的人归回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

2那时,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那时,列国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

3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4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这些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尼革夫的河水复流。(“尼革夫”是音译,意思是“旷野干旱的地方”,指“南方之地”。)

5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6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欢呼地带禾捆回来!

5-6节有一点奇怪之处,试想,“欢呼收割”大概是容易理解的,只是,何以撒种会是“流泪”的呢?难道农夫们果真是流着眼泪去撒种吗?试想:农夫虽然汗流浃背、日晒雨淋地工作,然而,却确实没有一个农夫有把握他们所撒下的种子可以有美好的收成;一场大雨、一阵大风,也许足以摧毁他们的心血。

有学者指出:“《诗篇》一百二十六篇的作者和那些喜欢唱这首诗的人,他们一定会认识到生命中的黑暗面;被掳的痛苦记忆刻在他们的骨子里面、被压迫的伤痕烙在他们的背脊上面,他们明白到心灵荒芜和暗夜哭泣的滋味,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流泪撒种』。”

诗人的一句“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叫我们明白到,哪怕以色列民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历到许许多多挑战,过程之中满是泪水,甚至那“流泪”的日子不只一朝一夕,然而,最终的“归回”却使他们明白到神是那位仍然掌权(1-2节)、并且一直在作工(3-4节)的神。毋怪乎,诗人能够在结尾时满有信心地说:“愿那带着撒种的种子、哭着出去的,带着禾捆,欢呼地回来。”这并不仅仅是诗人的一个想望,更是他坚定的相信!

乔治慕勒是一个凭信心仰望神的人,他成立的孤儿院里有两千名孤儿,有一晚负责伙食的弟兄忧心地告诉他说,明天早上没有一点食物可吃,慕勒就请这位弟兄和他一起跪下祈祷。

隔天早晨虽然没有早餐,他仍吩咐人将所有的餐具摆好,孩子们都一一就坐,并每个人都好天真可爱、又傻呼呼的看着院长,因为慕勒对着空空的杯和碟作了谢饭祈祷。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有一家面包店由于某一工厂临时大罢工,老板不晓得如何处理这些已做好的面包,就差人送了一整车过来。

不久,又有人按门铃,有辆满载鲜奶的车子,正巧在孤儿院附近抛锚,一直都修不好,老板决定将一车牛奶都送给孤儿院,免得坏掉。

思想

从“流泪撒种”到“欢呼收割”岂会只是一天、两天,甚至是三几天的事情?漫长的被掳岁月,也许使以色列人失去盼望;同样地,那仿佛没有止息的泪水,常常都叫我们气馁,然而,勿忘记,我们唯有坚定相信神,并确信过程中所经历的除了眼泪,同时亦有神持续的掌权和作工,才不致陷入绝望的深渊。最终的“欢呼”必然属于每一位忠心走完这朝圣旅程的朝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