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藉口
這是英國人在葬禮上最常演奏,也是史上被翻新次數最多的一首歌。1969年,法蘭克·辛卓Frank Sinatra錄製了《我的道路》(My Way),從此這首歌風靡全球,流傳至今。在菲律賓,好幾起歌廳打架鬥毆事件竟然是由人們爭唱這首歌引起。
“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是的,這就是我的道路!”
“我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是這個世界的道路,不是耶穌的道路。耶穌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耶穌禱告說:“願你的意旨成全”。(42節)耶穌沒有試圖尋找藉口,他完全按照神的旨意行。但舊約中的摩西卻不是這樣,摩西爲自己找了五個藉口,希望逃避責任。
智慧之路
箴言 4:10-19
屬靈成長就好比一個旅程,要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重要的不是你走得有多遠,而是你一直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箴言》告訴我們,有兩種道路:“惡人的路……(14節),與 “智慧的道”(11節),也就是 “義人的路”(18節)。聖經沒有要求我們躲避惡人(這樣做無異於歸隱山林);而是要求我們要避開惡人的道路,不要去做他們所做的事。如果你遵從神的引領,他就會帶你走上“智慧的道”(11節)。
行走在神的道路上並不容易,但在遵行神旨意的過程中,你能體會極大的喜悅和興奮。“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18節)信息版聖經The Message的翻譯是:“他們年紀越大就越發閃亮。”
主啊,感謝你應允我,要帶領我走正義的路。請幫助我始終行走在智慧之路上。
你的道路
馬太福音 26:31-46
耶穌對神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就是耶穌的處世原則。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要說:“願你的意旨成全”。其實,這也是耶穌爲自己做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39節)耶穌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42節)
並非耶穌無可奈何,只能這樣說;相反,能夠如此禱告需要極大勇氣。這意味着無論神的道路是什麼,耶穌都願意順從。
這段經文充分體現了耶穌身爲人的一面:“……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37節)。當時,耶穌的三個密友與他在一起。這三人曾親眼目睹耶穌顯聖;而如今,他們看到耶穌面對巨大壓力,感到極其悲苦。耶穌問天父,除了上十字架以外是否還有別的選擇。但他同時下定決心,無論代價是什麼,他都願意遵行父的旨意。
無論如何,我們付上的代價無法和耶穌的代價相提並論。耶穌的代價就是要隻身承擔全世界的罪。所以他“心裏甚是憂傷”(38節)。耶穌三次禱告,祈求天父把“這杯”拿走(第39,42,44節)。“這杯”指的是他即將面臨的受難和死亡。
前往客西馬尼園之前,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耶穌說他的血是“爲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28節)。不僅如此,在舊約中,“這杯”還常常指神的忿怒(比如以賽亞書51:22;哈巴古書2:16)。在十字架上,耶穌替你“喝了這杯”。
你也許正經歷沮喪、憂傷,或身陷險境,飽受煎熬。要知道耶穌也曾經歷過你所經歷的一切痛苦,甚至更甚!耶穌知道你的感受;你可以效法耶穌,讓神掌管你的道路。
在客西馬尼園發生的一切和伊甸園事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伊甸園裏,亞當和夏娃行爲的本質是“按照我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而在客西馬尼園裏,耶穌禱告說:“願你的意旨成全”。對耶穌來說,雖然按神的方式意味着受苦和死亡;但整個世界卻因此得到救贖。
主啊,請幫助我,讓我效法你的禱告:“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要照你的意思……”。
神的道路
出埃及記 4:1-6:12
這段經文曾帶給我極大的安慰和鼓勵。我是個內向且相當害羞的人,從本性上來講,我並不願意成爲領袖。當我發現連偉大的摩西也是在半推半就的情形下才帶領以色列人的,便令我頗受鼓舞。摩西曾尋找各種藉口,試圖讓神相信他不適合這個重任。
在昨天和今天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摩西所使用的五個藉口(所有這些藉口我都用過):
1.“你找錯人了”
摩西說:“我是什麼人?”(出埃及記3:11)。摩西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我們都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聖潔”。摩西對神說,你找錯人了。爲什麼是我?
神的回答是:“我必與你同在”(12節第一段)。這纔是最重要的。
2.“我還沒準備好”
摩西說:“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3:13)。摩西認爲自己才疏學淺,沒能力應對各種問題。總之,他覺得自己沒能力帶領以色列民。
但神對他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14節)神會在恰當時機,賜給你所需的一切信息。
3.“我可能會失敗”
摩西說:“如果出差錯了怎麼辦?”“這事不會成功的。” “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4:1),這該怎麼辦呢?”
作爲回答,神向摩西顯示了他的大能(4:2-9)。
4.“我沒有才能”
摩西說:“我沒有才能做這事。”他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4:10)摩西可能有些口吃,或有其它語言障礙。(“……怎肯聽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呢?”,6:12)
但神說:“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4:12)神的大能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5.“讓別人去做吧”
摩西說:“請派別人去做這事吧。”(4:13)推辭說“別人會比我做得更好”這其實是更輕鬆的選擇。
聽了摩西的話,神不是很高興,但他說他會派亞倫來幫助摩西:“我也要賜你和他口才,又要指教你們所當行的事。”(15節第二段)
最終,摩西順從神的呼召,同意按他的要求去做。爭戰就要開始,衝突一觸即發。然而,形勢卻沒有朝好的方向發展,一切都在按法老的“方式”(5:15),而非神的方式進行。神的子民被迫在沒有原料的情況下做磚。摩西和亞倫面臨自己族人的批評和反對(5:21)。摩西開始抱怨神,責怪神沒有按照他所承諾的去行(5:23)。
對此,神給摩西一個更清晰的異象。他告訴摩西他是誰。神曉諭摩西說:“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爲全能的神,至於我名耶和華,他們未曾知道”(6:2-3)。
寥寥數語,神向摩西顯明他是誰。神說,他是信實的,是遵守諾言的(6:4-5)。神證明他會與你一同受苦,誠然感受你的痛(6:5)。神保證他將賜下拯救與自由(6:6),帶領你進入與他的親密關係之中(6:7),並引領你進入應許之地,你永恆的家(6:8)。
但當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人時,以色列人“因苦工愁煩,不肯聽他的話。”(6:9)摩西向神抱怨,說他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他說:“以色列人尚且不聽我的話,法老怎肯聽我這拙口笨舌的人呢?”(6:12)
聖經中的很多故事都遵循着這個模式。最開始出現的是神的呼召和異象;而後,所有挑戰和困難接踵而至——神的道路並不平坦,它意味着很多非同尋常的挑戰;但最終,神的應許一定會實現!
主啊,我感謝你,因你說:“我必與你同在。”(3:12)感謝你賜給我無比榮耀的特權,讓我可以聽從你的呼召,行走在你的道路上。即便有時情況會變得更糟而非更好 —— 在這種情況下,請幫助我依然執着前行。
佩泊的補充
馬太福音26:31-46
彼得說:“(我)總不能不認你。”(35節第二段)我們和彼得一樣,出發點還是挺好的。但因爲我們都是有缺陷的人,所以若沒有神的幫助,我們無法從始至終都行在他的道路上。在本該禱告的時候,耶穌的門徒都睡着了。我也一樣,很多次,當我在正禱告的時候就睡着了。真正的危險就在於閉上眼睛!
今日金句: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