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书3~4
3 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
4 因为有些人偷着进来,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不虔诚的,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
作者在3~4节说明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要激励蒙爱的信徒要有行动。犹大因着在信仰群体中出现的错误,危害蒙爱的信徒,他心中焦急如焚般,渴望与他同得救恩的基督徒,起来争辩。究竟犹大要信徒为何事争辩呢?我们先来思想一个字,希腊文的pistis,英文为 “faith”,但在中文译本有两个不同的翻译:“真道”(和合本/和修版)和“信仰”(新汉语/新译本)。由此可见,犹大是鼓励圣徒一同起来为“信仰”而奋战。的确,在新约圣经,“信仰”可有几种不同层面的意思,可以是指信条、教义,也可以是信心的行动、生活方式。犹大现在劝勉信徒竭力维护我们的信仰,因为危机已渗入了教会。
这些不虔诚的人如何进入教会,而不被发现呢?原来他们是偷着进来的,这表示他们是神秘地混进教会。他们“已经”混进了信仰群体中,而他们的错误也慢慢显出来了。犹大指出他们有两个严重的错误:第一、误用神的恩典,和第二、否认耶稣基督。
“那些人”的第一个错误是“将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4节),意思是把神的恩典来合理化他们的罪行。原来这些人使用上帝的恩典作为一种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他们视恩典为释放,没有规范,并且不受道德的约束。其实,圣经早已提醒信徒,从罪中得以释放后,“不要把这自由作为放纵肉体的机会”(加五13)。上帝可借恩典来“管教我们,要我们弃绝不敬虔的生活和属世的私欲,在今世过自律、正直、敬虔的生活”(多二12)。可是,“那些人”仍活在不虔诚的生活中。
“那些人”的第二个错误是“否认我们独一的主宰和主──耶稣基督”(新汉语)。他们应该不会公开地明说他们不相信耶稣,而是在生命中不接受耶稣的主权,在生活上不以耶稣的教导为其指引。犹大清楚“那些人”否认耶稣基督的两种身分。第一、耶稣是主宰 (master),就如奴隶面对主人时的那种绝对的管理权柄。第二、耶稣是主(Lord)。主可以是当时一般性和礼貌性对别人的称呼。在新约圣经,“主”特别是用在耶稣基督身上,表明祂是信徒的生命之主,有着绝对的主权。
“那些人”混进教会,并不明白“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十9)。他们可能只有“嘴巴”上说信耶稣,但心底里并没有接受耶稣是他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基督徒认识和接受耶稣是那位“独一”的主,并且“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思想:
(1)默想“救恩”、“真道”和“信仰”对你有何意义?
(2)向耶稣宣告:“你是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