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 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李文耀

經文﹕歌羅西書四5-6

5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來往。

6你們的言談要時常帶著溫和,好像用鹽調味,讓你們知道該怎樣應對每一個人。

保羅在書信差不多結束的時候作了一個提醒,是關於怎樣與外人來往的。「外人」是指到「教外的人」(林前五12-13),即是未接受主耶穌基督的一般人。「外人」與書信中提到「用花言巧語迷惑信徒的人」不同,因那些人聲稱是「教內的人」,卻用了人間的傳統和空洞的學說把人從純正的福音擄去(西二8)。對於這些「教內的人」,保羅的斥責是相當嚴厲的。保羅使用的言詞亦有強烈要求信徒與他們割斷關係的含意(「與基督一同埋葬」、「跟他一同復活」、「在凱旋的行列中」、「脫離」、「治死」、「棄絕」及「既是神的選民」等)。但是對於未信基督的一般人,保羅卻吩咐歌羅西信徒要用智慧與他們來往。在原文,「在智慧里」(in wisdom)出現在句子的開頭,顯示出這才是吩咐的重點所在(並不是「愛惜光陰」)。

信徒要用智慧/在智慧里與「外人」來往。怎樣做才叫「有智慧」呢?有時候,我們會用行為的後果去斷定,譬如保羅在帖前四12就吩咐信徒的行為要得外人的尊敬。那裡,「有智慧的來往」就是行事為人能得教外人士的尊敬。於是,基督徒不單要遵守聖經的教導,也得留心外在世界的風俗與社會文化。基督徒雖然不屬世界(「既是神的選民」,西三12),但仍要活在世上,作良好的市民(good citizen),為主的緣故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二12-13)。面對外人,基督徒不單要有「正確」(right)的行為(即符合上帝的旨意,西一9-10),也要有「恰當」(appropriate)的行為(即符合社會的風俗、文化與規範)。當然,在兩者之中,「正確」比「恰當」更重要。

除了用後果去斷定一個行為有沒有智慧外,保羅在西四5下半節加插了一個分詞短語—「把握時機」(making the most of the opportunity)。這短語在原文有「贖回時間」(redeeming the time)的意思,徬佛我們的時間曾落入別人手中,現在需要把它贖回來。保羅在弗五16-17講得清楚一點:「要把握時機,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胡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何在。」過去我們曾經活在敗壞中,看似善用自己的時間,其實只不過是為邪惡的世代效力。如今,我們既已和基督一同復活過來,就應當借著追求和思考上面的事把時間「贖回」,從此不再以服侍自己及邪惡的世代為目標(西三1-4)。在這個意義下,基督徒也是從原則方面去斷定一個行為有沒有智慧—究竟那個行為與上帝的旨意符合嗎?

具體地,基督徒應該怎樣用智慧與外人來往呢?保羅在西四6特別提及言談方面:「你們的言談要時常帶著溫和,好像用鹽調和。」在原文,「溫和」直譯是「在恩典中」(in grace)或「帶著恩典」(with grace)的意思。與非基督徒來往的時候,基督徒在言談之間要帶著的不僅僅是社會意義上的「溫文有禮」、「優雅」或「和藹可親」等。在這些基本的態度上,基督徒更需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即「帶著恩典」),叫自己的一言一行能與上帝的選民身份配合(即「在恩典中」)。總言之,基督徒要讓「基督的和平」作主(西三15)。不單在信徒群體內如是,在與外人來往的時候就更需要如此。

思想:怎樣的行為是「有智慧」?「智慧的行為」與「基督的奧秘/和平」有何關係?在言談里,我的說話是否經常反映自己「在恩典中」並「帶著恩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