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读祷诗篇之九:诗篇第二十篇
张云开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 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

愿名为雅各神的高举你。

2 愿他从圣所救助你,

从锡安坚固你,

3 记念你的一切供献,

悦纳你的燔祭,(细拉)

4 将你心所愿的赐给你,

成就你的一切筹算。

5 我们要因你的救恩夸胜,

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

愿耶和华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6 现在我知道耶和华救护他的受膏者,

必从他的圣天上应允他,

用右手的能力救护他。

7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

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8 他们都屈身仆倒,

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

9 求耶和华施行拯救;

我们呼求的时候,愿王应允我们!

诗篇二十篇和二十一篇都是为以色列王写的诗篇,可以说是兄弟篇。二十篇为王祷告,二十一篇为王感恩,性质和我们熟悉的诗篇第二篇相似。虽然诗歌的标题没有提及历史场景,但大概两篇诗篇都属于在战事前后使用的礼文。

1-5节表达以色列民(可能是透过一位祭司或先知代表?)向耶和华为王的祈求,耶和华恩典被视为出自锡安山上耶和华的圣所;段落首尾被耶和华的名号所包围。当中有9项祈求,头8项分布于1-4节,每节一对;第9项出现在段落结束,是一个“大包围式”,或“开放式”的祈求。这种祈求,在二十篇的最后一节再出现。连同第9节的祈求,二十篇一共有10项祈求,在希伯来文都是以未完成式来表达,中文译本一般都以“愿”字作起首。

6-8节是王听见众民祈求后的回应。在这段耶和华的帮助并非来自锡安,而是进一步来自“圣天上”。王自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二十6)”,强调他(和他的后裔?)是被耶和华所拣选的。耶和华的“右手”令人回想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大能(参出十五12),而“车、马”表达王明白耶和华的要求(参申十七14-20),也回望大卫的信念(撒上十七45),但亦可能反映以色列在资源上一直的劣势(参撒上十三19-21)。第8节代表胜利的境况。

“圣天(6b)”这个用词《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其他较接近的说法可见于申二十六15和代下三十27(“天上的圣所”)以及赛六十三15(“天上圣洁荣耀的居所”)。上帝的圣所安置在天这个说法,以色列人并非不晓得,但他们对地上圣所的重视,令他们无法把前者的意义完全推演出来。这样的成果,要到上帝的弥赛亚(不是这篇诗篇第6节所指的弥赛亚)来临之后,在《新约》希伯来书里才完全发挥出来(见来八至十章)。

第9节和第1节形成首尾呼应。《和合本》照马索拉版本的断句,令人觉得9a和9b祈求的对象好像不是同一人。其他版本采用不同的断句方式,把第9节读成“求耶和华拯救王;我们呼求的时候,应允我们”(NIV, NRSV)。但只要把第9节的“王”理解成是耶和华自己,两个做法在效果上就没有区别。

我们这一代大体没有经过战乱,对战争恐怖的体会主要来自新闻和电影,但在以前的世代,战争是一个现实。面对大大小小的战火,出战者的亲人都会为将士送上祝祷,祈求胜利和平安。我很喜欢西方一首为出海的人求平安的诗歌(后来成为海军祈祷诗),Eternal Father, Mightto Save。诗歌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

O Trinity of love and power!

Our brethren shield in danger's hour;

From rock and tempest, fire and foe,

Protect them wheresoe'er they go;

Thus ever more shall rise to Thee

Glad hymns of praise from land and sea.

我们现在可能为不同的理由反对血肉战争,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我们逃避了有形的战争,却无法逃避无形的战争,事实上也不应该逃避。《新、旧约》都以战争语言来描绘正邪、善恶、神鬼和灵欲之间的争斗。在基督徒经历的争战里头,上帝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弗六13c),和二十篇第8节一样:“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

我的祷告:

慈悲的天父,求救我们脱离战争的祸患,但面对我们的仇敌魔鬼,却叫我们勇武抵挡;帮助我们,叫我们不退缩,不逃跑;完成一切,即便牺牲,仍然为我主我王矗立不倒。奉主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