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读祷诗篇之五:诗篇第六篇
张云开

大卫的诗。交给圣咏团长,用丝弦的乐器,曲调用“第八”。

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

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2 耶和华啊,求你怜悯我,因为我软弱。

耶和华啊,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的骨头战抖。

3 我的心也大大惊惶。

耶和华啊,你要等到几时呢?

4 耶和华啊,求你转回搭救我,

因你的慈爱拯救我。

5 因为死了的人不会记念你,

在阴间有谁称谢你?

6 我因呻吟而困乏;

我每夜流泪,使床铺漂起,

把褥子湿透。

7 我的眼睛因忧愁而昏花,

因敌人的缘故,我的眼目模糊不清。

8 你们所有作恶的人,离开我吧!

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

9 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

耶和华必接纳我的祷告。

10 我所有的仇敌都必羞愧,大大惊惶;

转眼之间,他们要羞愧撤退。

诗篇第六篇是一篇忏悔诗;在早期的教会,诗篇第六篇会联同诗篇三十二篇、三十八篇、五十一篇、一零二篇、一三零篇和一四三篇在“圣灰日”(基督受难前第46日,传统天主教四旬封斋期的首日)诵读。

严格来说,这篇诗篇主要的思想并非忏悔。从内容看,它仍然可以被视为是一首个人哀歌(individuallament)。诗歌的内容分段如下:第1节为大卫向耶和华的呼喊(几与诗三十八1相同),2至5节为大卫向耶和华的请求,6至7节描绘大卫的困境,8至10节语气改变,因为上帝已听见大卫的呼喊。

这篇诗篇的场景好像是大卫被仇敌攻击(7,8,10节),唯有向耶和华祈求。但如果我们读第六篇的首尾两节,又会发觉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大卫面对仇敌,也面对耶和华的责备。事实上,对大卫来说,耶和华的责备和惩罚比仇敌的包围为他带来更大的恐惧和困扰。但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可以问,大卫如何得知耶和华听他的祷告呢?大卫有表示最终耶和华听他祷告,是因为他在上帝面前认罪悔改吗?在全篇诗篇里头,没有提出大卫干犯何罪,也没有看见大卫认罪的话。而且在第8和第9节,大卫明显表达上帝已经听见他的哀求和祷告,即使他的处境还未即时发生改变,大卫却肯定他的敌人都必“蒙羞”、“惊惶”、“退后”(第10节)。由此可见,起码在这篇诗篇的场景里头,大卫虽然视敌人和恶人的围困为耶和华的责备和惩罚,但耶和华对大卫的态度不一定是由大卫本身在上帝面前的过犯或错误所引发,所以他可以求耶和华“不要在怒中”和“不要在烈怒中”处置他,因为他大概没有得罪耶和华。不然的话,大卫在第5节的说法:“因为死了的人不会记念你,在阴间有谁称谢你?”就迹近无赖了。

所以教会传统以这篇诗篇为忏悔诗,大概是基于耶和华的“怒气”而言,是一个间接引申出来的结论。这种情况,在诗篇一零二、一零三和一四三篇都可以看见。我们假设耶和华既然不会无故发怒,诗人自然一定是犯了罪,但诗人对生命与耶和华的体会却还有其他3个重要的层次。

(1)诗篇一零二篇指出人生中的困厄,包括一个人的穷乏之困和仇敌之厄,都是有限人生的后果。有限的人的盼望,在于无限上帝的怜悯(一零二24-28);(2)诗篇一零三指出耶和华并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一零三10),所以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向上帝呼求;而(3)诗篇一四三篇承认活人在耶和华面前根本“没有一个是义的”(一四三2),我们唯一的盼望在于上帝不审问我们。

大卫在诗篇第六篇的祷告固然让我们看见没有一件事能把上帝的爱和我们隔绝,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些活在基督之后的信徒来说,(1)基督代表着上帝对罪人莫大的怜悯,是人唯一的盼望;(2)他在十架上承担了世人的罪,让上帝可以不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而最后,(3)我们根本没有义,只是披戴基督,让基督的义,成为我们的义,逃避上帝的审判的后果。 所以基督徒必须“活在基督里”,也只能“奉基督的名求告上帝”,因为离开了基督,我们连过诗人那样的信仰生活都不可能。

我的祷告:

慈悲的天父,我为祢曾经在我生命中解脱我各种的困厄感谢祢,但我更为祢两千年前按照应许赐下基督献上感恩。如保罗所说,我今天是何等样的人,都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在基督里,祢体现了对以色列祖宗的应许,让我们经历以色列祖宗们当时只能够远处看见,却未得到的福分。奉基督名感恩,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