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十一15-19
11:15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11:16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
11:17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么.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
11:18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11:19每天晚上、耶稣出城去。
“洁净圣殿”的行动,与耶稣骑驴进城一样,都是四卷福音书共同的记载,由此看来,这是福音书作者一致认定重要的历史事件。按十一11记载,耶稣进城后,便独自“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之后就与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马可当时候并未将耶稣在圣殿所见到的事情记下来,而到了十一15-19的段落,当耶稣再次进入圣殿后,便发生了“洁净圣殿”事件。
事件发生在“圣殿”,只是,我们要留心,这并非指“圣所”,而是当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外邦人院”,而这里也是买卖祭品和兑换银钱的地方。事实上,兑换银钱是重要的,因为可以让百姓免于用那刻有该撒雕像的钱币作敬拜用,又可让大多数的穷人有能力可以买那相对便宜的“鸽子”作祭品。换言之,这类商业活动可以说是当时候前往圣殿献祭和敬拜所必须的。
圣经作者并未有记载耶稣对圣殿里作买卖的人有任何私下的劝告,那么,到底这里发生什么事以致耶稣要如此行?
根据《犹太古史》记载,希律王建殿的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威名与权力,因此,圣殿表面上是敬拜上帝的地方,但实际上,却是为着荣耀希律而来;赞美上帝同时,亦赞美希律王。毋怪乎,希律所扩建的圣殿,其规模还要比以色列人回归后所建的第二圣殿为大。有新约学者指出,这兴建了四十六年的圣殿已然不再见证上帝,而是高举权势、经济与商业的网络,而祭司因依着权势,以致穷人受欺压。由此看来,耶稣所要斥责的,乃是这种经济与成功的化身,也就是在背后操纵的希律家族与同流合污的大祭司家族和权贵。
耶稣引用了《耶利米书》七5-11,指斥圣殿在这种情况下,不单没有“施行公平…”(耶七5-6),反倒变成了剥削弱小、欺压贫穷的“贼窝”(17)。由此看来,耶稣所斥责的,并不仅仅是在圣殿里的喧嚷,却是背后所代表的权势与不公。
反省:
令人惋惜的是,福音书所记载的“圣殿”竟然是一个如此糟糕的宗教场所。值得我们思想的是,当权势、地位与才干等被看为重要、并且成为我们所倚仗的东西时,我们的“教会”是否也变成了一个这样的地方──一个高举权势、地位,并个人的才干,以致上帝俨然不再成为教会的“元首”;教会──却竟然只在乎“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