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十13-16 10:13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
10:14耶稣看见就恼怒、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 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10:15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 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10:16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
这是一段相当有趣的经文,试想,九33-37记载着门徒“争论谁为大”,而耶稣却以“接待小孩子”如同“接待他”、并“接待那差他来的”来回应门徒。到底门徒有否从耶稣教训里学到其中的道理?福音书的作者并没有记载下来。然而,来到十13-16这里,“小孩子”再次出现,而门徒的反应却仍然令耶稣失望的。
新约时代,小孩子的地位是卑微的、也是不被重视的,因此,从这角度而言,门徒对于那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的人的责备也许是合理的,因为“小孩子”既没有社会地位、也不见得有什么贡献,他们并不配得在这场合出现在耶稣面前的。
门徒对“那些人”的责备,显出他们没有得着从耶稣而来的教训(九37),同时,又违背了耶稣对于生命的价值、并对于软弱者的需要为己任的看重。毋怪乎,马可记载了耶稣“恼怒”他们,因为他们所拒绝的,正是上帝国度所看重的人(14)。然而,我们应如何理解“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按着当时候耶稣所行、并对门徒所讲的,绝非当时候社会上一贯的价值;换言之,上帝的国度并非以地位、身份、背景等作为接受的条件。有新约学者指出,小孩子既无可夸、亦无所恃,也没有什么可依仗的势力,更没有可以显于人前的丰功伟绩,因此,他们只能相信和依靠成年人。而“像小孩子”的人,也正好就是那些没有什么可依赖的凭藉,唯独毫无怀疑地信靠上帝,并全心全意地跟从──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第16节记载了耶稣为小孩子祝福,试想,从前被拒诸门外的,现在,却被耶稣拥抱在怀里,这是多大的福气呢!
反省:
我们有否这“小孩子”的心?许多时候,我们的年资、经验,并个人的能力,使我们不再像“小孩子”,也失去了这份“小孩子”的心。昔日,门徒如是,今天,也许我们也是如此。求上帝帮助我们,认知自己既无可自恃、也无可自夸的,却只有全心顺服并信靠这位拯救我们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