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 秩序與充滿
賴建國

經文:創世記一2

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一片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一1講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2開始就只講到「地」,因為地是人類歷史的舞台。但這不是講第二個創造,而是原始的創造(駁重造論)。有以下幾個理由:(1)字義上,動詞hāyâ應譯作「地是空虛混沌」,而不能譯作「地變成空虛混沌」。(2)文法上,本節是一個細節子句(Circumstantial clause),說明地在創造最初階段的情況,而非動作子句(Fientive clause),繼續上一節的動作結果。(3)神學上,只用一節來講第一次創造,而用整整兩章來講第二次創造,又未說明原委,這是說不過去的。新約的經文也指明現今的世界是神起初所創造的(來四3~4),而非神第二次的創造。

「空虛混沌」tōhû wābōhû的意義。創一2講地是「空虛混沌」,在此不是地受罰的結果(比較耶四23;賽三十四11),而是地在受造的初始階段,還不適合人類居住(參賽四十五18,祂創造大地,不是荒涼的,祂塑造大地,是要給人居住的。)「混沌」tōhû (Chaos)是指沒有秩序,「空虛」bōhû (Empty)是指沒有內容。上帝用六日創造天地,前三天是要建立秩序與和諧(Cosmos),後三天是充滿內容。

本章鑰字是「分開」,神把光與暗分開、把空氣以上的水和空氣以下的水分開、把地和海分開。分開光與暗,定出晝與夜,使時間有了節奏。分開空氣上下的水,就有雨露霜雪,四季循環。把陸地和海洋分開,陸地就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所在。後三天主要是「充滿」地和海洋,顯示多樣及豐富。魚類悠游海洋,雀鳥翱翔天空,獸類充滿陸地,最後才創造人類。

在創造敘事中,除了上述的「分開」以外,神還把所有的動物分開。在創造的第五日,上帝把海裡的魚和空中的鳥分開,各種魚類和鳥類「各從其類」。第六日祂把地上的走獸分開,讓野獸、牲畜、昆蟲「各從其類」(21~25節共7次用「各從其類」)。「各從其類」說明蟲魚鳥獸都各有許多種類,也表明物種之間,有一道上帝所設立的籓籬,不得越過。每一類都是上帝所特別創造的。

第七日則把安息日與其他的日子分開,創造了時間的聖所。此種分開正是「分別為聖」的基本神學意義。

思想:

神的創造極有計劃和次序,顯示神的智慧與能力。每一天的創造,都是以前一日的創造為基礎。人最後受造,享受上帝一切創造的秩序、合諧,及多彩多姿,豐富多樣。即或今日科學上對六日的解釋還有不同意見,但是天地及生命產生的次序,仍與聖經記載的次序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