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中,天就開了,得見神的異象……耶和華的話特別臨到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結1:1, 3)
「被擄」有很高的價值。當我們坐在巴比倫的溪畔,古老的《詩篇》為我們唱出了新的感人調子,給我們帶來新的喜悅。那時,我們發現囚禁我們的地方變成了南方的溪流。
飽受苦難的人不肯輕易離開講論神道的聖經,雖然在別人看來,聖經和其他書沒什麼不同。受苦的人曾在那沾有淚痕的書上寫下唯有他能辨認的字,記錄他如何遇見「伯特利」的柱子(創28:19),以及以琳的棕樹(出15:27)。對他而言,那都是生命中重要和關鍵的回憶。
如果我們想從「被擄」的經歷里得益,就必須接受身處的環境,並盡可能加以改善。為過去和失去的事物煩惱,不會使事情更好。越是竭力掙扎,枷鎖就會越緊。
不肯耐心忍受繮繩的馬只能拴在馬廄里。不安於軛的驢只會多吃苦頭。英國作家斯特恩(Sterne)描寫過一隻掠鳥,它用身體撞擊籠子,只管喊著:「我出不去!我出不去!」另一隻溫柔的金絲雀卻安坐在棲木上唱歌,勝似天空上飛翔的雲雀。這兩只鳥的區別,人人都看得明白。
沒有災禍能傷害我們,如果我們立刻用虔誠的禱告,把它帶到神面前去。在樹蔭下避雨的人,可能會得著樹上結的果子,縱使他並未存心尋找。同樣,我們托庇於神的翅翼下,也常常會發現我們未曾看見,未曾知道的事物。
這樣,神藉著試煉和患難給了我們新的啓示。雅博渡口變成了「毗努伊勒」,摔跤變成了「面對面見了神」(創32:30)。受苦的信徒啊,你還有什麼可傷心的呢?神將使你「夜間歌唱」,「使死陰變為晨光」(摩5:8)。
——威廉·泰勒(William Taylor)
對神旨意的信服,是最柔軟安全的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