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善
史蒂文.桑格任Steven Sjogren寫了一本書,名叫《良善的陰謀》Conspiracy of Kindness。史蒂文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創辦了一間教會。這所教會在很短時間內聚會人數就達到七千多人。他們教會的座右銘是:“用最大的愛來做最小的事,你就可以改變世界”。史蒂文鼓勵會眾從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上開始行善,比如,給陌生人買杯咖啡,或者給商店售貨員寫封感謝卡。
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展現神的愛,這間教會由此發現了良善的力量。這不但給施者和受者,也給周圍人帶來了正面改變。如果人們秉承良善,就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社區生活將變得更加和諧,人們將受到鼓舞,把良善傳遞給更多人。
依靠神的良善
詩篇70:1-5
神是良善的。他愛你。不管你今天的需求是什麼,你都可以向神呼求,神定將幫助你,拯救你。
大衛禱告:“耶和華啊,我投靠你。求你叫我永不羞愧”(1節)。大衛接着說,“主耶和華啊,你是我所盼望的。從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的”(5節)。大衛在呼求主的同時也回顧了神曾經施予他的良善。
當我再次閱讀這篇經文時,看到多年前我在這頁聖經空白處寫下的多段禱告詞,它們都是祈求神的幫助的。我祈禱:
主啊,我感謝你,感謝你如此豐富的良善和愛。今天,我想繼續向你呼求……
善待有需要的人
使徒行傳 3
一樁善行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天,甚至一生。俗話說得好,“要行善,因爲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活得不容易。”良善是聖靈所結的果實之一(加拉太書5:22)。當門徒被聖靈充滿後,聖經說彼得和約翰馬上就“行出善事”(使徒行傳4:9)。
“善行”可以帶來美好的連鎖反應,我們姑且將它稱爲“傳播福音的引擎”。信眾的善行可以讓教會迅速壯大。這就好比點燃了一顆火種,雖然是“星星之火”,但卻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當今教會的植堂方式與初代教會截然不同。初代教會是由漁夫、稅吏組成的“烏合之衆”,除了能說“方言”外,他們既沒有房產,也沒有金錢和其他必備物資。但初代教會卻點燃了人們的生命,並以令人驚歎的速度成長。
“外面的人”之所以願意走進教會,是因爲他們被“裏面”的一切吸引。吸引他們的正是神那未經稀釋的大能,而這種大能是由基督徒的“善行”釋放出來的。
彼得和約翰正準備去參加教會晚堂的活動,當他們走到聖殿的美門時,看到一個急需幫助的人。這些可憐人常會出現在那些他們認爲一定能得到施捨的地方。
這個人被別人擡到美門旁,靠着朝聖者的施捨過活(2節)。這座門被稱爲“美門”;然而人們所看到的景象可一點兒都不美 —— 一個生來殘廢的乞丐在這裏乞討。
彼得和約翰並沒有被這個不和諧的景象所攪擾。相反,他們的信心升發,決定做些什麼!他們施行神蹟,醫治了這個乞丐。彼得和約翰看到是一個有需要的人,並認出他那蘊藏在內心深處的美。他們雖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施捨,但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6節)。
奉耶穌的名具有強大力量。在希伯來文化中,一個人的名字透露出他的個性和命運。奉耶穌的名不是一個禱告程式,也不是一句咒語。這顯明耶穌和門徒的事工有巨大區別 。耶穌是靠他自己的權柄做事,而門徒要靠耶穌的名才能成就聖工。同樣,我們也要依靠耶穌。我們只有奉耶穌的名,靠着他的大能,才能完成他所託付的使命。
這個善行有着異乎尋常的影響力。不但乞丐被醫治(“就跳起來,站着,又行走…..讚美神” – 第8節),很多羣眾也信了耶穌的名。百姓“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眾百姓一齊跑到他們那裏,很覺希奇”(10-11節)。
神彰顯了他的大能,彼得和約翰抓住這一大好機會來傳講耶穌,宣告他的死和復活,並呼召人們悔改,信耶穌(14-16)。
講道要始終以耶穌爲中心。彼得這樣開始他的佈道:“以色列人哪,爲什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爲什麼定睛看我們,以爲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12節)彼得不希望人們關注他自己,而是耶穌。
彼得的講道都是關於耶穌的:耶穌是神的“僕人”(13節);是“聖潔的公義者”(14節);“生命的主”(15節),以及“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先知”(22節)。彼得說:“我們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他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16節)。
彼得還提到了耶穌帶來的好消息。他談到了罪、十字架、復活,並呼召人們悔改轉向神。他再一次向聽眾保證,神應許要赦免他們的罪,並且修復他們與神的關係。彼得說:“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19節)。
“安舒的日子”源自神的同在。當你疲憊不堪、心灰意冷時,需要花時間跟神在一起。有時,你還要將自己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像耶穌那樣享受和神獨處的時光。聖靈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給你“充電”。
主啊,感謝你。因爲奉耶穌的名就有如此大的能力。我禱告,今天你賜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奉耶穌的名向人行善,並幫助他們。
施與受
撒母耳記下9:1-10:19
神施予人的良善是無盡的。大衛講到了“神的良善”(9:3)。當你對別人良善時,就是在反射神對你的良善。
大衛問道:“掃羅家還有剩下的人沒有。我要因約拿單的緣故向他施恩”(9:1)。他接着問洗巴:“掃羅家還有人沒有。我要照神的慈愛恩待他”(3節)。
米非波設五歲時父親就死了(4:4),現在他也作了父親(9:12)。大衛此時至少在位七年,米非波設應該有二十歲了。大衛對米非波設的恩慈就像神對我們的恩慈一樣 —— 沒有窮盡,慷慨無私。
與今天新約經文的主人公一樣,米非波設雖身有殘疾,但最終得到了神的恩典。大衛對米非波設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7節)。
大衛的恩典還不止於此。他又對哈嫩伸出恩慈的手:“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於是大衛差遣臣僕,爲他喪父安慰他”(10:2)。遺憾的是,有時善行也會被誤解(3節-往後)。但我們不應該因爲一點小小挫折就放棄行善。善待恩人的後代是件很正常的事。
米非波設說:“僕人算什麼,不過如死狗一般,竟蒙王這樣眷顧”(8節)。很多人都像米非波設一樣,感到自卑,這是因爲他們過於關注自己的缺陷。但神不會因我們的不完美而少愛我們一點。他希望人人都知道並經歷他無盡的良善。不要聚焦在曾經的罪、錯誤、軟弱、失敗,這些錯誤的焦點上。要知道,神已經把他的公義賜給了你,還將他豐富的恩慈藉着耶穌基督都澆灌給了你(以弗所書2:7)。
主啊,我要爲你豐富的慈愛而感謝你。請幫助我善於發現行善的機會,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佩泊的補充
大衛派使者向哈嫩傳達友善的信息,但亞捫人卻懷疑大衛的誠意,並且羞辱了使者。一直以來,亞捫人的生活還算安逸,但因爲他們的愚蠢,一場戰爭在所難免,又要有很多無辜的人遭殃了。
有智慧、善於辨別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千萬不要變成懷疑主義者,無論對什麼事都冷嘲熱諷。要能夠信任別人的好意,這點非常重要。
今日金句: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使徒行傳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