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影響力
可以說,歷史就是一部有關影響力的故事。每個人都能影響他人,影響力就是領導力。從這個角度來講,人人都可以成爲領袖。社會學家認爲,即便最內向的人也會在一生中影響大約1萬個人。我們可以在各個方面影響他人 —— 從午飯吃什麼、看什麼電影,到那些涉及道德與真理的重要問題。
當我回首一生,發現很多人 —— 包括父母、老師、朋友和家人 —— 都對我造成了影響。就像我會被別人影響一樣,我說的話、做的事也會對他人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
有句非洲諺語說得好:“如果你認爲自己微不足道,那你一定從未跟蚊子打過交道。”蚊子確實讓人生厭,但這句話卻道出了真理。一個人可能阻止一場巨大的不公義;另一個人可能成爲宣揚真理的擴音器;還有一個人的良善可能會拯救生命。每個人都很重要。
你該如何讓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並給他人帶去積極、正面的影響呢?
讓每個人受益
詩篇96:1-13
神揀選了以色列人。神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賜福這個民族。他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以色列人驕傲自大、目空一切,而是讓他們成爲全人類的祝福(創世記12:3)。神祝福以色列人,是要讓他們給更多人帶去祝福。神呼召以色列爲萬民帶去積極、正面的影響。
如今,神揀選了我們,即教會,成爲萬國的祝福。你也被神祝福,從而去祝福他人。
本詩篇的主題是萬國和萬民。它宣告神的奇妙賜福是給地上每一個人的。神呼召你通過以下方式來祝福周圍的人:
1.敬拜
有趣的是,古人也喜歡用富有創意的方式來敬拜神。以色列人爲神唱了一首“新歌”(詩篇96:1)。
2.見證
你們要“稱頌他的名,天天傳揚他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他的奇事 …… 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2-3,10節第一段)。
主啊,請幫助我們不要變得自滿和狹隘。無論作爲個人還是集體一員,願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以他人爲中心,關注如何把救恩傳遞給更多人。
傳播好消息
哥林多前書9:1-18
保羅十分清楚自己作爲基督徒,尤其是使徒的影響力。他腳步堅定,不斷去影響更多人。爲此,保羅 “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12節第二段)。
經文顯示,保羅似乎認爲單身是神對他的呼召,是他最大限度影響他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保羅並沒有暗示婚姻有任何不好。其他使徒,包括“主的兄弟和西門彼得”都有家室(5節)。
保羅盡全力影響他人的另一種方式是從事“世俗工作”,自食其力。保羅強調,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這樣做:“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着福音養生”(14節)。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如此翻譯這節經文:“那些傳福音的人要靠信福音的人來支持養生”(14節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換句話說,作爲基督徒,我們有責任以金錢方式來支持在教會全職服侍的人。 保羅指出,雖然他有權力靠着福音養生,但他並沒有這樣做:“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12節第二段)。
保羅將一腔熱血都傾注在傳福音上。他不希望有任何事阻礙自己在這方面的影響力。爲了至高無上的福音(15節第一段),保羅寧願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力。他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16節第一段)。“因爲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16節第二段)。傳福音是保羅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無可推諉。
保羅最希望看到的,莫過“叫人不花錢得福音”(18節)。他寧可死,也不願任何事削弱福音事工的果效:“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15節)。
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啓發課程要全程免費的原因。此外,我們也不贊同向剛上完啓發課程的來賓籌款。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我們都不想人們花錢來聽福音。保羅說:“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15節)。
我還記得,葛培理牧師曾在1989年來倫敦宣講福音。爲了不浪費佈道大會的名額,有人建議至少應該收取一英鎊的門票錢。但葛培理當時就否決了這個建議;與保羅一樣,葛培理絕不通過傳福音賺錢。
主啊,請幫助我們效法保羅。幫助我們盡一切可能來擴大福音的影響力,讓人們可以免費聽到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請給我們更寬廣的心胸,能容忍那些不影響福音傳播的“小事”。
播撒好種子
傳道書9:13-12:14
所羅門非常清楚影響力的作用。影響力也分爲正面和負面的。
一個智慧人就能拯救一座城(9:13-18節第一段);但“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9:18第二段)—— 希特勒、斯大林、波爾波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邪惡之人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
並非只有暴君才能讓人陷入麻煩,“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10:1)。一隻死蒼蠅都能造成這麼大損害,更何況一個人呢?但我們都有可能成爲污染膏油的死蒼蠅!
比起負面影響,作者更願分享如何給別人帶來正面影響:
1.小心言語
所羅門提醒我們,“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10:12第一段),要用柔和、平靜的態度來應對他人的怒氣(4節)。
不要傳領導的閒話,不要在背後詆譭他。要小心你口中的言語,甚至是心中的想法。不要謾罵,即便是在“心裏想想”也不可;也不要“在你臥房咒詛富戶。因爲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20節)
2.願意冒險
若想要擴大影響力,就需要冒險。“要慷慨:多做一些慈善事業。你會得到回報的。不要積聚財物,要成爲別人的祝福”(11:1-2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若要愛,就要冒得不到迴應的風險;若要嘗試,就要冒失敗的風險。但我們必須敢於冒險,因爲生命中最大的危險是從來不冒任何風險。
如果我們太過小心,就會裹足不前,一事無成:“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11:4)。我們可以將這個原則應用在植堂事工中。開闢新教會既需要決心也意味着冒險。我們不能因爲見到“狂風”和“烏雲”就退縮不前。
3.多方嘗試
爲了影響更多人,你必須多次嘗試,要禁得起失敗:“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爲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11:6)。
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多試幾次,抓住每一個機會。我們教會在敬拜、禱告、領導力培訓、門徒培訓、神學培訓、社會義工、傳福音,監獄事工,以及服務貧困和社會邊緣人等各個領域中,都不忘傳播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4.抓住機會
生命短暫,你的機會也很有限:“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爲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爲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11:8-9)。
面對如此之多的尋索和疑問,作者在《傳道書》的結尾給出了結論:人生的終極意義在於和神建立正確的關係,“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13節第二段)。
主啊,請幫助我敬畏你、謹守你的誡命。請幫助我發揮正面的影響力,讓我好好使用你賜的每一個機會。
佩泊的補充
傳道書12:12
“看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真是先知性的預言!連所羅門也無法預料,後人對人生的眾多問題又寫了多少本書。語言美麗、道理深刻的書的確很多,但差強人意的爛作也不少。記得當年,有一次我幫孩子輔導功課,他抱怨說:“我不喜歡書,因爲書裏全是字!”其實,我蠻同情孩子的。
今日金句: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傳道書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