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主:四、约翰遇见耶稣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探讨真正的耶稣系列第四部分──“主”这个主题,讨论题目是“约翰遇见耶稣”。今天教导的经文记载于约翰福音20章,我们来读约翰福音20章1至10节。

约翰福音20章1至10节

[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

[2] 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

[3] 彼得和那门徒就出来,往坟墓那里去。

[4] 两个人同跑,那门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坟墓,

[5] 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

[6] 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

[7] 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处卷着。

[8] 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

[9] 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

[10] 于是两个门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这是神的话语。

在最近几个节目中,我们谈到那些在耶稣复活后与祂相遇的人。我们一直在看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所记载有关“复活的叙述”的事迹。我们已经看过路加福音的记载,现在一起来看约翰福音的记载吧。在我们进一步探讨之前,我想先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你为甚么要相信这些记载,要相信他们告诉你所发生的事?

第二:你为甚么要在乎他们所说的?

简而言之,你为甚么要相信他们呢?

有一点你要牢记在心。我曾读过一位解经家的注释,他说:“约翰福音所记载的事件,是由一位自称身处现场的人所写的。那些事件都是由一位不断自称为‘耶稣所爱的门徒’所写的。”那人在这段经文中也如此自称;在约翰福音末段,他说:“我——耶稣所爱的约翰,写了这卷书。”有一位解经家说得对,他说:“有些学者确信那些事件只是传说,他们的评论实在很可笑。”如果那些事件只是传说、只是虚构故事,当中每个细节都一定有某个神学目的或叙事目的。除非那些细节可表达某些意思,否则你不会编造出来。有趣的是,在这段叙事中,有些活泼生动的细节完全没有半点神学或叙事的意思。举例说,彼得和约翰往坟墓那里去,约翰跑得比彼得快,先到了坟墓;然后彼得来到,以飞快的速度超越约翰,先进去坟墓….。好了,那又怎样呢?

或当你读到第21章,你看到门徒去打鱼,共捕获153条鱼;经文说共有153条鱼。有些学者确信这些事都只是传说而已。你读他们的评论,会感到非常荒谬可笑,因为他们要想法子解释为甚么圣经这样记载。当中一定有原因。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写虚构故事或传说,选材一定有特别的原因。于是这些学者说:“为甚么有153条鱼?或许这代表当时基督教会中的153位主教;或许这代表了耶稣如何如何……”一般常识告诉我们:经文之所以说有153条鱼,就是因为当时真的有153条鱼。换句话说,即是有人记得这件事和鱼的数目,就是这么简单。约翰先到达坟墓那里,然后彼得飞快超越约翰并先走进去,经文之所以这样记载,是因为有人记得这件事。就是这样而已。你相信事情确实就如字面所描述的那样发生吗?从经文中你可以看到这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语态写成的,表示某人当时正在场。这人就是那位使徒,他告诉你:“我目击这一切!”

真正的问题是:“你为甚么要在乎这些记载呢?”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你怀着开放的心去读福音书,不管你持甚么神学立场、甚么观点、甚么信念,如果你怀着开放的心去读福音书,尝试了解耶稣,你就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看到无可测度的美丽、伟大、温柔和智慧,你深深被吸引。我可以看到,我可以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吸引力。你知道吗?在某程度上,阅读其他人物的故事并无甚么不同。你阅读有关伟大英雄人物的著名文学作品,你从历史文献看到一些历史伟人,你会深深被吸引,并说:“我真的希望认识那个人。”至于耶稣,耶稣就是你读过的所有伟人中,一直想要认识、极度渴望认识的那一位。我的意思是,我们有屠龙的武士、改变野兽的美女、为军队牺牲的英勇士兵,还有很多故事。当你阅读那些故事,你真的希望认识那位主角;而耶稣就是勇者中的勇者,佳人中的佳人,英雄中的英雄,好兄弟中的好兄弟。你对耶稣万分敬仰。

这个星期我突然意识到路加和约翰想要对读者说甚么。如果你阅读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特别是路加福音的前23章和约翰福音的前19章,你会说:“我真的很想亲身在场,我真的很想听到那声音、看到那张脸。”然后,你突然发现约翰说你永远无法认识复活前的耶稣。约翰说:“你永远无法认识我们所认识的耶稣,就是第1章至19章所描述的;但你可以像我们一样认识复活后的耶稣,就是第20至21章所描述的。你可以像我们一样认识复活的主,你可以同样认识祂并与祂相交。”耶稣仍在这里。然而,你必须相信。

现在问题是:信仰是甚么?信心是甚么?在整本圣经中,尤其在约翰福音,有一个关键,就是信心——相信的信心。这不只是任何一种信心,不只是普通的信心,不只是一般的信仰;如果你拥有这种信心,便能与复活的基督连结在一起。这种信心的本质是甚么呢?这实际上就是第20和21章所谈论的内容,特别是今天所读的经文。关于这信心,其实圣经中已列举很多原则,这信心可让你与生命的主连结在一起。这信心是甚么呢?你看看这段经文,大约每三节经文,就会看到一个有关这信心的原则。先读首三节经文,再读接下来的三节,然后一直读到最后。让我将它们列举出来,然后再仔细讨论。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这不是一般的信心,而是“得救的信心”。“得救的信心”是从无到有的、理性的、个人的、个别的、激进的。每三节经文,我们就看见一个有关信心的原则。现在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1. 信心是从无到有的

首先,第1至3节经文告诉我们,这种使我们与生命的主连结在一起的信心是从无到有的。至少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是我们无法做到的。我们在前三个节目略略提到这点,当时我们谈到马利亚,我们读到这段经文之后的几节。经文这样描述:在第1节,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她马上认定,耶稣的身体被人偷走了,于是她跑去告诉彼得和约翰。当时彼得和约翰都不在坟墓那里。

这件事告诉你甚么呢?马利亚、彼得和约翰都曾与耶稣一起生活。路加福音告诉我们,马利亚像约翰一样,曾跟随耶稣四处传道。当时有一羣妇女跟随耶稣和门徒四处传道,马利亚是其中一位。他们认识耶稣;他们见过所有神迹:见过拉撒路复活,见过睚鲁的女儿复活,见过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见过耶稣喂饱五千人,他们都见过这些神迹。

我们也知道,耶稣一再说祂将要从死里复活。耶稣经常这么说,就连仇敌也知道,因此他们才安排兵丁在坟墓边看守。如果连仇敌都知道的话,可想而知耶稣必定常常对门徒提到复活的事,而门徒也必定一再听过这事。事实上,耶稣不只说祂将要从死里复活,还说祂要在第三日复活。我们看看马太福音16章18节,当时门徒彼此议论。耶稣说:“我要在第三日复活!”彼得说:“这是甚么意思呢?”彼得确实听到耶稣说——第三日。

我很想知道:假如你曾与一个像耶稣这样的人一起生活,见过那些神迹,并且不断听到祂重复说“我将要在第三日从死里复活”;你怎么可能不在第三日早上跑到坟墓那里呢?我的意思是,难道你不会因好奇而来吗?虽然马利亚在坟墓那里,但她并不是因为对此事有所期待才来。因为如果马利亚心里还有一点相信耶稣将要从死里复活,那么当她看见石头挪开了,至少也肯定会抓住那一点点信念,说:“这有可能吗?”如果她还有百分之一相信,她不会跑去说:“主不见了!”这意味着那信心是从无到有的。

在罗马书3章11节有另一个例证,经文说“没有寻求神的”。我们稍后会回来看这一点,但先让我这么解释:我们一读到“没有寻求神的”这节经文,立刻便会说:“那是不可能的!我看见我身边的人都在寻求神。”不,看看彼得、约翰和马利亚。他们都很爱耶稣,他们寻求耶稣,但他们并非寻求真正的耶稣。他们在心中塑造了一个耶稣。甚至在那天,马利亚找到耶稣,但耶稣向她显现,当面纠正她,因她仍旧寻找那个已死的耶稣。你看,我们总是在寻找,在属灵上不断寻求,因为我们内心有个属灵的空处。可是圣经说,我们从来没有寻求真正的神、没有寻求真正的耶稣,从来没有!耶稣总是要来纠正我们对祂的理解,并跟我们讲话。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寻找耶稣,我们真的无能为力。我们把所有证据筛走,因此耶稣必须亲自来到世上。

我们来看看“石头挪开了”这个事实。为甚么石头挪开了?有人说,这样耶稣才可以出来。不,我们在上次节目看过这点,稍后我们会谈到坟墓里的细麻布,并继续讨论下去。耶稣不必挪开石头也能走出来;那么,为甚么石头挪开了?为了让耶稣出来吗?绝对不是,这是为了让我们进去。你看,耶稣一开始就在寻找我们。有这么多人相信耶稣,是因为耶稣寻找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寻找耶稣。我们都没有寻找耶稣,我们只是以为自己在寻找祂,我们以为自己在寻求神。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寻求真正的神、真正的耶稣——从来没有!

对居住在大城市的现代人来说,他们不断寻求“神”,但其实在寻求“某一种神”。他们想要一个亏欠了他们的神;他们想要一个能让他们操纵的神,因着他们所做的事,因着他们的为人,因着他们所过的生活,甚至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他们想要一个能让他们操纵的神。他们还想要一个会向他们解释一切的神。他们不想相信一个不能解释为甚么不拯救世上所有人的神,他们不想要一个不愿意解释为甚么世上有邪恶和苦难的神。他们说:“如果没有一位神可以解释这件事,我宁愿不相信;如果我找不到这样的神,我宁愿不相信。”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位宇宙的总统,而不是王。总统是藉由我们的投票而选出来,他代表我们的利益;王却是藉由他自己的选择来统管我们的。尽管神无需向我们解释,但庆幸的是,祂的大爱已给我们许多解释,也让我们确信:在那些祂没有给我们解释的事背后,必定有祂慈爱和满有智能的心意。但你看,我们从来没有寻求那位真正的神、真正的耶稣。耶稣要来寻找我们。

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如果你想寻找真正的耶稣,就必须了解耶稣从没有躲避你,只是你不断逃避祂;但真正的耶稣却又真的会让你感到焦虑不安。你一找到耶稣,便会发现祂是你一直要寻求的那一位;另一方面,也是你一直要远离、要逃避的。你必须明白:耶稣不断寻找你且要修正你对祂的理解,祂不仅帮助你了解祂是谁,更让你知道你需要真正的祂。你越早明白这一切,就越早掌握到真理,也越早可以说:“主啊,帮助我相信!主啊,帮助我相信真正的袮!主啊,我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想寻求袮,但却有所畏惧,使我一直都在躲避你。可是,主啊,现在求袮打开我的心、打开我的眼睛,请袮将真理显明给我看。”你越早了解这一点,就越早找到耶稣。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在我们一些经历中,耶稣不断将很多石头挪开,祂不断拆毁;你以为祂在躲避你,但其实祂在寻找你。祂将石头挪开,不是让祂出来,而是让你进去。耶稣总是在寻找我们。

信心是从无到有的,但如果我们越早明白耶稣在寻找我们,便越早找到祂。

2. 信心是理性的

第二,我们从经文得知信心是理性的。我们来看下面几节经文,第5至7节:“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这是指约翰。“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处卷着。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这段经文中“看见”这个词非常有意思,说明彼得和约翰在思考一些事情。其实第1节也有“看见”这个词,经文说“马利亚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在第1节“看见”一词的原文是一个常见的希腊词“blepei”,意思是她看到、感受到,她的眼睛看见。可是,在第6节“看见”一词的原文是另一个希腊词“theoreo”。这个词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它的意思是:理性分析、细察、推论、衡量、沉思。他们所看到的事情是与理智矛盾的。他们强烈地相信。我们很快会看到,约翰实在经历了一次彻底的“信仰更新”。他们看到了,而且不仅看到,还在思考、理性分析。他们在看,而且极力以理性分析。

引起这一切的是甚么呢?使约翰相信的是甚么呢?答案就在第5至7节。答案一再重复,为了让你明白他们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那有甚么奇怪呢?首先,“放在”一词的原文是一个有特定意思的希腊词,意思是整齐地放好。有人会说,也许那只意味着细麻布全都折迭起来,而这事本身就很奇怪。可是这说法真的无法解释他们为何极力在看,脑袋如何极力思考,这事如何完全改变约翰?他们为甚么回家谈论?甚么事情令他们如此惊讶、如此激动?答案就是:那些细麻布不只是折迭好,而是整齐地放在那里。

如果你想知道被细麻布包裹起来是甚么样子,可以看看一些木乃伊的照片。你看到甚么呢?首先,木乃伊并非只穿白长袍,而是被包裹起来。他们是完全被包裹起来。他们一层一层被包裹着,还裹着一磅又一磅的香料。以耶稣的情况来说,祂的身体大概裹着上百磅的香料。连头也是包裹着只有脸是露出来。

彼得和约翰在这里看到甚么呢?首先,他们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要复活,唯一的方式就是撕裂所有细麻布。如果你读过约翰福音11章44节,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你有没有留意耶稣说甚么呢?祂说:“帮他解开裹着的布,叫他走!”除非你撕碎细麻布,否则无法走出来;而一般来说,除非你力大无穷,否则你大概不够力气撕开它。他们看见细麻布整齐地放在那里,因此非常肯定细麻布理应仍然包裹着尸体;否则,如果有人把细麻布撕开,细麻布根本不可能整齐地放在那里。此外,耶稣的裹头巾正好放在头部应在的地方,并不在其他细麻布上,这一点非常关键。耶稣的裹头巾没有被乱放,仍然卷着放在头部所在的位置,不与其他细麻布放在一起。以下是新约圣经学者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对此的看法:

“他们看见细麻布仍然放在那里,但里面却是空的;就好像身体直接穿过细麻布而离去,看起来就如蝴蝶破茧而去后剩下的蝶蛹。”

蝴蝶破茧而去了!没有其他合理原因可以解释为甚么经文三次提到细麻布、为甚么他们感到如此震惊、为甚么约翰会跑到坟墓去?你知道令人惊讶的是甚么吗?若不以超自然的理由去解释空坟墓,可能性就只有三个,但现在这些可能性都不成立。他们看见坟墓是空的,可能性只有三个:第一,也许耶稣醒过来了;但我们知道如果祂真的起来了,细麻布便不会折迭起来,也不会那样卷好。第二,也许仇敌偷走了尸体;如果仇敌偷走尸体,到底为甚么他们要把包裹着耶稣的细麻布解开,带着渗漏腐烂的尸体走呢?第三,也许耶稣的朋友偷走了尸体;但同样地,为甚么他们会解开所有细麻布,费力地搬走尸体呢?但更重要的是,谁会这样把尸体搬出来呢?答案是:没有人。

这事清楚教导我们:信心远远超越思考,但不仅此而已。信心远远超越理性思考、分析证据、推论,但不仅此而已。信心至少是思维的行为,否则就不是整个人的行为。信心始于理性,接着超越理性,而绝不止于此——我们要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看见”(Theoreo)这个词虽然普通,但对我们却很有帮助,因为它告诉你基督徒如何从理性走向信心。“看见”(Theoreo)的意思是:“我如何解释所看到的事呢?”你看生命——如果没有神,你如何解释生命?你看人的心——如果没有神,你如何解释人的心?你看复活——如果没有基督,你如何解释复活?他们思考,然后来到紧接着的下一步。

3. 信心是个人的

信心是理性的,另一方面也涉及个人情感。因为经文第8节告诉我们,约翰不仅“看见”;但有趣的是,彼得却只是“看见”。约翰进坟墓去,看见了,于是他用理性分析(theoroed)、极力地把眼前的事串联起来,然后他相信了。在约翰福音中,“相信”这个词非常有趣,其语法有点特别。

约翰福音常提到人们相信耶稣。第12章11节说:“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第14章又引述耶稣的话:“你们信神,也当信我。”这个“信”字原文总是与一个希腊介词(eis)一起使用,意思不仅是相信,更是深入的相信、信靠。

我来告诉你为甚么这一点那么重要,否则你不会明白真正的信心是甚么。约翰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纯粹只是“相信”耶稣,那么你其实还没相信;你必须“信靠”。纯粹的“相信”是抽象的、模糊的、笼统的。“信靠”——约翰“信靠”耶稣、“信靠”复活。这表示将自己全然摆上。

有一个古老故事最能说明甚么是“信靠”。十九世纪末,有一个人名叫布朗汀(Blondin),藉表演走钢索而成名。有一次,他走钢索横越加拿大的尼加拉瓜瀑布,引来羣众围观。他身上背负好几百磅各式各样的重担,来来回回走在钢索上。所有人都鼓掌欢呼,说:“他实在身手不凡、艺高胆大!”后来,他来到羣众面前,对其中一个相当高大的人说:“你相信我可以背着你,安全地横越尼加拉瓜瀑布吗?”那人说:“当然相信,我看过你背负比我重两倍的东西,所以绝对安全!”布朗汀说:“你准备好爬到我的背上了吗?”那人说:“不,绝对不行!”为甚么会这样呢?两种“相信”的分别就在于此:那人纯粹相信布朗汀,但并非信靠他。这故事是最好的例证。那人只是纯粹的相信,而非信靠。

想象一下,假设现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躲在一个散兵坑里。每个人都知道一站起来,就会没命,因此所有人都俯伏在一角。突然总部纷纷传来消息说:“敌军投降了!战争结束了。”大家都兴奋不已。你相信这消息吗?你说:“当然,我相信!”但你准备好要站起来吗?你相信这个消息,还是你真的信靠这个消息。好了,这一点非常简单。约翰在整卷福音书中告诉我们:信心是理性的,没错。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会对此坚信不移吗?“纯粹相信”耶稣是一回事,“信靠”祂又是另一回事。

除非耶稣是真实的,你会否做出令人惊惧的事?你会愿意在散兵坑中站起来吗?你会愿意在工作上坚持正直无私吗?你知道你可能会牺牲自己的名誉,甚至牺牲自己的工作,你是否仍愿意这样做呢?如果耶稣是真实的,这样就变得有可能,而这样做也是有益的。如果耶稣不是真实的,这样做就太愚蠢了。除非耶稣是真实的,否则你做的事真的使人惊惧?也许坚持正直无私会破坏你与别人的友好关系。这可以是很难的事,也可以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对于那些喜欢讨好人的人来说,要拒绝别人的要求,实在难若登天;但对于那些不喜欢讨好人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但我要告诉你,这就是为了其他人而愿意在散兵坑中站起来。听着!你信靠耶稣吗?除非耶稣是真实的,否则你会做出让你害怕的事吗?你会靠耶稣踏出这一步吗?你会甘愿冒险吗?你会全然向祂委身吗?

这就是第一点:信靠表示我愿意倚靠、依赖、信任。接着,第二点是:信靠表示你需要耶稣、你想要得着祂。在约翰心中,相信耶稣只是表示:“我要相信,相信祂为我死,我要努力好好生活。”你相信耶稣的目的是甚么呢?对大多数人而言,相信耶稣就是为了从神那里得到好处、得到别人尊重;但就福音而言,信靠并不是寻求从神那里得到好处,而是要得着神自己;不是寻求得着耶稣所赐的东西,而是单单得着耶稣,真正需要祂、想要紧紧抓住祂。

对我来说,其中一件最惊奇的事情,就是耶稣基督的坟墓不见了。你知道这表示甚么吗?我知道当地的旅游局会告诉你甚么。如果你仔细阅读旅游小册子,会发现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耶稣的坟墓在哪里。这事很不寻常,因为几乎所有历史上主要的宗教人物,都有所属的传统墓地。即使我们不肯定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性,也知道他们总是有传统的墓地。不仅基督信仰,犹太教、伊斯兰教,世界所有伟大的宗教都有主要的神迹圣地或与领袖生平有关的遗址。你知道为甚么人们会去麦加和麦地那朝圣吗?为甚么人们要这样做呢?因为人们重视那些曾发生伟大事件的地方,特别是伟大领袖的墓地。人们尊崇那些伟大宗教领袖,于是到他们的墓地朝拜,历世历代纪念他们。

然而,没有任何历史证据证明基督徒视耶稣基督的坟墓为特别的圣地。你看,这实在非常奇怪。他们为甚么会这样?我也无法理解。事实上,这真的很有趣;我不得不请教一位母亲,看看她的见解。我说:“基督徒怎可能忽视那空坟墓呢?为甚么我们找不到那空坟墓呢?为甚么没有人去过那里?”她这样回答:“你知道吗?你可以把你孩子儿时穿过的小鞋保存在抽屉里作纪念,但只要孩子还在你身边,他的小鞋并没甚么特别意义。唯有当你失去那个孩子,或当他长大成人,你才会把那双小鞋拿出来伤感地怀念。”当你的孩子还在身边,那双小鞋并没甚么意义;但一旦你失去孩子,那双小鞋就意义重大了。那双小鞋可让你重拾回忆,让你回到与小孩在一起的回忆中。这就是人们去扫墓的原因。你去扫墓,因为你失去了那个人,于是你到墓前记念他。你看,这激起你对他的回忆。

如果你的室友还在,那么房间就没意义了;但如果你的室友走了,那么房间或那位室友遗留下来的东西对于你就意义重大了。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早期基督徒一定曾真实地经历耶稣,并意识到祂的同在。他们一定曾感受到耶稣的真实,感受到自己拥抱祂入怀,所以耶稣的坟墓并无任何意义。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我们会想那坟墓至少应该是个旅游景点,并说:“哇,这实在无与伦比,实在太伟大了!”绝对不是!这只表明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类似早期基督徒所经历的事情,但这种经历是可以得到的。这就是福音的重点所在。现在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认识耶稣,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耶稣升天时,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一样。一定有方法,这方法是甚么呢?很简单,就是将自己摆上——信靠耶稣!

首先,要愿意踏出第一步,认定耶稣是真实的,以此信念去过每一天的生活。第二,寻求并信靠耶稣。不住祈祷,直至见到祂的真实。你要祷告说:“主耶稣基督,我要怎么做呢?也许要花一两年的时间,或许花很长的时间;求主指示我需要付上甚么代价。求袮向我显明你的真实,正如圣经所说般的真实。”显然,对于那些早期基督徒,耶稣是真实的;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为甚么没有人在乎那坟墓在哪里,也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为甚么基督信仰能席卷整个古代世界。

早期基督徒是一小羣被社会排斥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宗教羣体里被排斥、在自己的社会羣体里被排斥,他们被希腊和罗马社会排斥就更不用说了,但当时基督信仰却席卷整个世界。这怎么可能呢?因为耶稣是真实的!他们信靠耶稣,不仅相信,更是信靠。这就是为甚么我们说信心是理性的,但也是个人的。信心是理性的,信心始于思考,但远远超越思考,并且走向信靠。我相信听众朋友当中有人只有理性的信心,你可能会说:“我一直都相信耶稣。”但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你有没有信靠耶稣呢?

4. 信心是个别的

第四点,圣经也告诉我们:信心是个别的。我们刚刚讨论过信心是从无到有的,没有耶稣的帮助便不可能有信心;信心是理性的,需要很多理性思考;信心是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摆上和接受;此外,信心是个别的。我的意思并不是指信心是个人主义,也不是要你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去相信。我想告诉你,我们要学习在羣体中建立信心。我很爱唱歌,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每次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唱歌高手坐在我后面,于是我的歌声变得前所未有的动听,因为他们的歌声已融入我的歌声,我的歌声也融入他们的歌声。

我说信心是个别的,当然不是想让你误以为你不能在羣体中建立信心。我真正的意思是,神特别为你设计通往信心的路径。没有耶稣的帮助,没有人能够有信心。耶稣就是医生,我们都在这位医生的手中。耶稣像所有好医生一样,不会只是针对疾病来开药方,而会针对病人个别的需要来开药方。虽然有治病的药物,但医生也必须了解病人的个别情况如体重、有没有过敏反应等等。我的意思是,医生不能只针对疾病来开药方,也要针对病人来开药方。

我们来看耶稣怎样处方治病。圣经说信心必定有客观理性和个人感性两方面,有理性分析和真实经验两方面;信心必定有思考和感觉两方面,两方面都要同时存在。我们一直讨论客观理性和个人感性这两方面。论到信心,客观理性和个人感性就像你的双脚。一只脚踏在另一只脚前面,如果相距太远的话,你便会摔倒或动弹不得;如果你的理性远远超越你的感性,或你的感性远远超越你的理性;如果你全被情感占据,或全被理性充斥,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成长。这一点实在非常重要。那些起初接触基督信仰时心里大受触动的人,必须抱持理性的信心才能持续成长;而那些带着理性而来的人,则必须从经验中得到感性的信心,否则也不能持续成长。

然而,这只是治病的药物。另一方面,你要注意这并没有一套标准的法则。我们必需明白,耶稣并没有规定一套特定程序。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彼得和约翰经历这事的模式,与马利亚的完全不同。彼得和约翰看见证据,于是不断思考,然后回家去。他们回家去!为甚么?他们不断思考这件事;彼得仍然不相信。约翰和彼得仍然谈论这件事,那是理智上的认知。他们不断思考并分析证据。可是马利亚却一点证据都看不到,她看不到那些细麻布。我们在三个节目前探讨过约翰福音20章10至18节,你去读一读那段经文,马利亚根本看不到那些细麻布,她没有看到任何证据,她没有回家去。

我偶尔听到有人说这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分别,我却不以为然。有人说男性比较理智,女性比较感性;但我不敢苟同。马利亚曾遭受苦难,被魔鬼附身;有古老的传说指,这位马利亚就是路加福音第7章所提到的那个女人。经文描述她是“城里的女人”,即是街上的妓女。马利亚解开自己的头发,用眼泪和香膏抹在耶稣脚上。她是心灵破碎、遭受苦难的人。有意思的是,耶稣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医治他们,按他们本相看待他们。对约翰和彼得,耶稣采用一种方式;对马利亚,却采用另一种方式。我很喜爱苏格兰长老会山姆.罗德福牧师(Samuel Rutherford)多年前所说的一句话。他说:“父母通常都将最好的玩具给病得最重的孩子。”

马利亚与神相遇,首先是经历,后来才是理性;而彼得和约翰先却先是理性,后来才是经历。为甚么?因为神在你需要的时候,根据你的需要来开药方。如果我们只看着自己所经历的方式,然后跟别人说:“你必须跟我一样行同一条路。”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看看神的慈爱和怜悯!神给予病得最重的儿女最好的玩具,这就表示神知道你哪里受伤、哪里破碎、哪里顽梗,因此每个人都有一条度身订造通往耶稣的道路:这一点极其重要!

5. 信心是激进的

现在来到最后一点。我们刚刚讨论过信心是从无到有的、是理性的、是个人的、是个别的,而最后一点就是:信心是激进的。经文第9节告诉我们,他们本来不相信,后来才渐渐相信,因为他们不明白耶稣曾说祂必要从死里复活。如果你有收听最近这几个节目,就会意识到这句话经常出现,实在令人惊奇。路加福音第24章记述那些妇女并没有预期复活的事。你还记得天使所说的话吗?天使说:“你们怎么了?难道你们不知道耶稣必须死,然后复活吗?祂必须死,然后复活!”接着在路加福音24章16节,耶稣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遇见两个门徒,然后说甚么?祂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弥赛亚已经死了,并且复活了?”约翰再一次说明这事,因为他们不知道耶稣必须死而复活。

问题就在这里:信心是激进的——我说“激进”,意思是在我们的心底里有个基本的信念。在你信念的深处,在你心底里,你不是筛走所有证据,就是睁开眼睛去看所有证据。除非你改变根本的问题,否则世上所有证据都无法帮助你。信心就是彻底改变你理解真实世界的模式。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60年代写了一本书,名叫《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这是一本革命性的书,因为他说:“科学家其实并不是客观地分析数据。他们有一套理解真实世界的模式,他们就是透过那个模式去分析数据。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之前的科学家都相信,他们抬头看到星星,看到天体移动,便说所有天体都是这样绕着地球转动。”库恩说,事实上天上有些物体并非真的根据那个模式运行,但人们却往往只透过那个模式来理解。我的意思是,太阳从东边升起,而不是西边,那么这也显示太阳绕着地球转动吗?他们以那个模式来推论一切数据。但库恩说,当有太多数据无法利用那个模式来分析,最终便引致科学革命。当那个模式无法分析那些数据,你就会尝试一个新的模式,你说:“也许有另一个模式,也许地球是绕着太阳转动。”当你开始尝试运用那个新模式,所有数据都变得有意义了。不仅如此,某些你以为自己已经了解的数据,原来一直都存在,能证明所有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动,只是这些数据都被你筛走了。人们之所以不了解福音,是因为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他们不相信耶稣必须为他们死,且必须为他们从死里复活。

在新约里有两种使徒不相信耶稣将要死并且复活。保守派人士说:“世界只有好人和坏人;我们是好人,外面的是坏人,因此我们需要耶稣作我们的老师。”自由派人士说:“世界只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我们都被压迫,所以是好人;问题都来自压迫者,因此我们需要耶稣作我们的革命者。”

你看到保守派人士想要一位道德老师,而自由派人士则想要一位革命者。可是,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士彼此为仇,今天仍然如此,他们互相仇恨。保守派人士说:“我们是好人,世界之所以混乱都是因为那些坏人。”自由派人士说:“我们是好人,世界之所以混乱都是因为那些压迫者。”耶稣说:“你不明白我的真正身分,因为你不认为我必须为你死。你还不明白自己是罪人、是奴隶;你不明白世界的问题并不在外面,而是在你里面。你看不见自己的罪有多深,看不见自己有多软弱;你必须明白这一点,不然,你不是持保守派的观点来看神,就是持自由派的观点来看神。”

然而,讽刺的是:福音给我们一个理解神的模式,就是神比保守派人士所想的更神圣,因为人不能只靠修修补补道德和行为去亲近神;神也比自由派人士所想的更慈爱,因为祂对众人的爱不只流于情感,祂为了爱我们,甚至牺牲祂儿子的性命。福音说:神的神圣远超于你的想象,神的慈爱远超于你的预计,因此耶稣必须死。你能够了解所有证据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必须明白自己并不是好人;你必须明白自己是罪人、是属灵的奴隶,需要神的拯救。除非你相信这一点,否则你会筛走所有证据。你会透过保守派或自由派的模式去看神,而将所有证据筛走。除非你的生命彻底改变,否则你无法看到任何证据。

让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感谢祢亲自来到世上寻找我们,使我们可以认识真正的祢。求祢帮助我们不仅在理智上相信祢,更全然将生命交托给祢。

我们祷告是奉耶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