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的果子」系列之七、恩慈──胜过自怜

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探讨「圣灵的果子」系列——「恩慈──胜过自怜」这个题目。首先,让我读出约翰一书3章16至20节

  1.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2. 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3.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4. 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
  5. 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加拉太书第5章列出了一系列圣灵所结的果子,今天我们会讨论恩慈。圣灵的果子包括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在加拉太书第5章中,「恩慈」一词的意思实际上是爱心的行为。有人问:「爱与恩慈有什么分别?」我认为「爱」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用语,而「恩慈」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用语。

恩慈是爱心的行动,是因着爱的缘故而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内容跟上个节目所讨论的内容完全不同。我们在上个节目谈到忿怒,因此当中涉及心理学上的分析。今天讨论的内容并不涉及心理学上的分析,而是涉及社会学上的分析,因为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我们的爱心要透过恩慈的行为表明出来,尤其是以爱心对待那些在物质上、身体上和经济上出了问题的人,这是真基督徒的其中一个标记。

这里的教训强而有力。经文说:「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这令人感到害怕,因为不仅这段经文这么说,圣经中许多地方也告诉我们,其中一个分辨真基督徒的方法,是看看他们会否看顾穷人。今天我会竭尽所能详细讲述这个主题。这是圣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且似乎跟我们在上两个节目中讨论的圣灵的果子──忍耐与和平──截然不同。那两个主题涉及心理学上的分析,恩慈这个主题却不然。

基督信仰和圣经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无法把它归结为成一套特定的结论……。我发现这是千真万确的,也是我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对教会、牧者和圣经教师来说,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他们脑海中有一个看法,并透过这个看法去阅读整本圣经。假如你倾向接受心理学的看法,那就是我所说的总结了。你从圣经中所看到的一切往往只是心理学上的分析。无论你所教导的或者读到的是什么,你都把它变成一套想法,说:「这段经文如何帮助我解决个人问题呢?」

另一些人倾向接受社会学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公义和社会改革。他们读圣经的时候往往都透过社会学的看法去过滤圣经。因此,每当你听到这些人教导圣经或者研读圣经的时候,他们都着眼于圣经对社会所带来的意义。圣经的美妙之处在于圣经是真理,因此,圣经对每个范畴都有它的教导。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截然不同的范畴。

这个范畴涉及基督徒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我们要看的范畴。一如既往,我们会从四方面探讨圣灵的果子。第一,何谓恩慈?第二,与恩慈相对的是什么?第三,虚假的恩慈是什么?第四,我们在生命中如何结出恩慈的果子?让我们按着这个大纲来探讨恩慈这个圣灵的果子。

第一,何谓恩慈?在某程度上说,我想我已经谈及这一点了。恩慈是以实际方式去慷慨施予。恩慈不只是意味着有爱心,也不只是意味着你对他人有这种感觉。恩慈的意思是你按着心中的感动去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才能和行动。这就是恩慈了。恩慈意味着你珍视各样事物。恩慈是一种重视的态度。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会花很多钱在自己的房子上?

如果你拥有一间房子,你会把大量金钱投进去。为什么?因为这房子可能是你所拥有最有价值的一项资产。若是这样,你不用多加考虑便会花一万元去进行重要的装修工程。因为这房子对你来说极有价值,花钱在这房子上根本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你也许不太愿意花同样的金额去修理你的音响组合吧。

如果你说:「啊,这套音响组合有点问题。」然后有人对你说:「修理费只需一万元。我乐意为你修理。」你可能会说:「算了吧!」因为这套音响组合不值得你花那么多钱。当圣经谈到恩慈,指的是一种重视人的态度,认为人是无比珍贵和有价值的,投放在人身上的事物总不会太多。你把自己的金钱、时间和才能投放在人身上。如果我们要真正明白何谓恩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恩慈的本质。看看第17节。经文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

第二,与恩慈相对的是什么?与恩慈相对的是吝啬,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恩慈就是慷慨。这带出几个事实。第一,恩慈是以行为作为服侍。第二,恩慈是绝对需要的。第三,恩慈必带着有爱心的说话。让我来详细说明。

第一是恩慈的本质。恩慈是愿意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让我来解释何谓恩慈。恩慈就是透过行动去满足你所察觉到的各种需要。让我解释一下。想象一下我正在画四个圆圈,它们是同心圆。圣经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源自罪。假如没有罪,我们便不会经历痛苦了。

我们从创世记第三章清楚地看到,当亚当和夏娃决定要成为自己的神和自己的主人、让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时,所有的问题便蜂拥而至。当我们决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所有的问题也蜂拥而至。那一刻好像有巨石扔进我们的灵。我们的灵本来像一个美丽的池塘那样平静,忽然有巨石扔进来,泛起了涟漪,好像我所画的同心圆一样。

首先,人开始与神隔绝。我们马上可以看到这一点。亚当与神的关系破裂了。亚当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他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圣经告诉我们,那时神在园中行走,亚当感到很害怕,于是藏起来躲避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灵性上的隔绝。隔绝是什么意思?隔绝意味着错乱、不协调。举例说,如果你把含铅汽油注入只用无铅汽油操作的汽车油缸里,过了一段时间,你的汽车就会体验到错乱、不协调的情况,也就是隔绝的情况。这种情况起初不会立即出现。

为什么?因为那辆汽车本身的设计不是用含铅汽油操作的。我没有试过这样做,也不太肯定会发生什么事,但这必定会弄坏车子。不要把含铅汽油注入那车子,因为你的汽车必体验到隔绝的情况。错乱、不协调的情况必会出现。那辆汽车会变得像一个生活混乱、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一样,因为它本身的设计是用无铅汽油操作的,对吗?那辆汽车的设计是用无铅汽油操作的,因此车的内部操作必受到影响。圣经告诉我们,当我们决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时,各种各样的隔绝情况便会出现,我们的灵命必出现毛病。

生命各方面都弄得一团糟。首先,人与神隔绝。我们看到亚当必须藏起来。这是四个同心圆中央的第一个圆圈。我们可以称之为灵性上的隔绝。接着还有心理上的隔绝。亚当藏起来,因为他感到害怕。那时亚当住在伊甸园里,当他犯了罪,决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时,他便开始经历恐惧。这是心理上的隔绝,也是心理崩溃。

因为我们不知道神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是谁。问题逐一涌现。我们不知道神是谁,但我们是为神而被造的,因此,我们开始经历身分认同的问题、焦虑问题、抑郁问题,也缺乏人生意义。我们遇到的所有心理问题都由此而来,但是不仅如此。灵性上的隔绝是从罪而来。首先,中央的圆圈是灵性上的隔绝;接着,第二个圆圈是心理上的隔绝。不仅如此,我们从创世记第3章看到人不但与神隔绝,也与自己隔绝。这是心理上的隔绝。此外,人还与别人隔绝。

亚当和夏娃犯罪的那一刻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从前他们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虽然我们并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但是可以肯定这意味着他们之间有全然纯洁、美满的关系,当中有爱与沟通。当他们开始要藏起来躲避神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躲避对方。这是创世记第3章的教导。当他们开始要藏起来躲避神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躲避对方。他们感到羞耻。他们无法停留在这种完全躺开、不设防备的状态。这就是赤身露体的意思。

婚姻中的爱带来喜乐。那些体会这份喜乐的人意识到要维持婚姻中的爱是相当艰难的。赤身露体是一种完全躺开、不设防备的状态。人无法时刻活在这种完全躺开、不设防备的状态。为什么?因为我们藏起来躲避神,我们也必须藏起来躲避人。我们害怕让人看见我们的真面目。圣经告诉我们,心理上的隔绝源于灵性上的隔绝,社会上的隔绝则源于心理上的隔绝。

由于我们与神隔绝,所以我们也与自己隔绝。由于我们与自己隔绝,所以我们也与人彼此隔绝。由于我们里面崩溃了,我们的关系也崩溃。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及神学家鲁益师(C.S. Lewis)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假设有两辆汽车并排沿着一条道路行驶。你突然发现在旁的计程车上有乘客殴打司机,用刀刺他,掐着他的喉咙。

你会这么说吗:「这与我无关,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影响。这件事是在那辆车上发生而已」?你当然不会这么说。你会说:「当心!」因为那辆车开始转向。在那辆车上发生的内部问题成为了与你相关的问题,因为那个司机无法保持直线行车。司机因着车上的内部问题而无法保持直线行车。鲁益师要说的是,如果有一队船队并列航行,其中一艘船的内部机件和方向舵出现问题,这不只是那艘船的问题,而是所有船只的问题。

正如上述的例子所说,那不只是一辆汽车的问题,而是所有汽车都面对问题。心理上和灵性上的隔绝会引致战争、种族主义、各种罪行、离婚、家庭破裂、人与人之间无法和睦共处。这是第三个圆圈。这好比涟漪渐渐扩大一样,一个圆圈引起另一个圆圈,再引起另一个圆圈。创世记第3章告诉我们,人不仅与神隔绝、与自己隔绝、与他人隔绝。这是灵性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隔绝。最后,人也与自然界隔绝。这是一切物质上的隔绝。

亚当犯罪之后,神来到他那里对他说:「亚当,因为你决定了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掌管自己的生命,所以你不再是管理我所创造的世界的主人了。我曾把你安置在地上,让自然界任凭你去管理,现在自然界要成为你的仇敌。自然界不再是你的朋友了。你必要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于尘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因为自然界与你将会永远处于争战状态,最终自然界必得胜。你终生与尘土争战,最终尘土必得胜。」多年前,我在一个幽默的妇女专栏看到一篇文章。专栏作家问道:「传统家庭主妇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污垢。污垢使你的生活苦不堪言。盘子上的污垢、尿布上的污垢、地毯上的污垢。到处都是污垢。你耗尽所有时间去对付污垢。

最后,这位专栏作家说:「你多年来辛苦劳碌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六英尺厚的污垢。你知道的,她所说的也许不是她的真正意思,但是她所说的正是创世记第3章所说的。你终生在尘土中劳苦,最终尘土必得胜。你看,当神咒诅地的时候,祂要说的是,因为人不想成为神的仆人,所以失去了主人的身分。因为我们不想成为神的仆人,所以我们失去了主人的身分。这是圣经的原则。

愿意服侍的必要掌权;掌权的终必作奴仆。这是不变的原则。神说:本来是神掌管世人,世人管辖自然界;但现在却是神掌管自然界,自然界管辖世人。因此,人会死亡,也会生病。因此,世上有疾病,也有自然灾害。因此,人要兴建建筑物来常与自然界保持距离。自然界不再是我们的朋友。

英国传道者乔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常常说以下这番话。他尝试说服人们相信一个事实,就是人没有与神和好。他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当你走近野兽并想要逃跑时它们会对你尖叫、咆哮和发出嘶声吗?因为野兽知道你跟牠们的主人不和。怀特菲的说法跟圣经所说的很相近。你知道的,这是一般传道者会采用的夸张手法。这说法其实跟圣经所说的很相近。这是一切物质上的隔绝。

甚至疾病、地震等灾害都是罪的结果。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世人没有在宇宙的秩序中守着本位,所以宇宙不再正常运作。试想像一下,这好比时钟内部那些小轮、齿轮和滑轮等机件的操作。想象一下,把一个齿轮从原处抽出来,然后把它扔到底部,那个时钟会怎么样?

你认为这样做会影响那个时钟的运作吗?难道你认为那个时钟会说:「嗯,我里面其中一个齿轮没有安置在原处,但没关系」吗?它当然不会这么说。在某程度上,那个时钟也许仍可运行,但是它会发出摩擦声、咕哝声,不断磨损。你会闻到烟味,你会说:「这里出了毛病。」当我们不守本位时,宇宙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想一想那四个同心圆。它们代表灵性上的隔绝、心理上的隔绝、社会上的隔绝,以及一切物质上的隔绝。那是我们生命一切所需的。

我们有灵性上的需要:我们充满罪疚、人生没有目标,也分不清是非对错。我们有心理上的需要:我们感到抑郁、焦虑、忿怒,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有社会上的需要:世上有战争、罪恶、离婚、贫困、压迫和不公等问题。我们一切物质上的问题:世上有饥饿、饥荒、疾病等问题。这一切问题都源于罪。那都是罪的结果。

基督徒对于这些问题有什么责任?耶稣基督是否这么说:「好吧,我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寻找和解决灵性上隔绝的问题,对于其他范畴的问题我一概不理」?耶稣基督是这样行事的吗?祂只是教导圣经,引领人与神建立个人关系吗?抑或祂还辅导人、医治人、给人吃饱呢?你认为耶稣所施行的神迹是什么回事呢?那些神迹只是魔术戏法吗?耶稣施行神迹只是为了表明祂的能力,说:「看看我能作什么」吗?

不是的。因为如果耶稣想要表明祂的能力,祂大可以在空中写字,但是祂从来没有这样做,对吗?耶稣总是藉着祂所行的神迹和祂所拥有天国的大能,去医治因罪而来那四个范畴的问题。神的国要降临世上,更新这个世界,根除罪所带来的所有结果。显然,最根本的问题是灵性上的问题。个人的生命、国家和社群所面对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神隔绝。

然而,神国的工作是医治这一切问题。我们怎知道呢?看看属灵的恩赐。属灵的恩赐可分为言语上的恩赐和行动上的恩赐。看看哥林多前书第12章以弗所书第4章罗马书第12章,这些经文列出了所有的属灵恩赐。当中有劝化的恩赐、讲道的恩赐、教导的恩赐、传福音的恩赐;但也有行动上的恩赐,包括帮助人的恩赐、怜悯人的恩赐、服事人的恩赐。

看一看那四个圆圈,你会看到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需要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两者有什么差异?内在的需要就是我们所说灵性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这些需要基本上是很难察觉得到的,也难以理解。一个人若没有圣灵引导,他无法领悟到自己是需要神的。一个人若没有多次接受辅导,他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不开心。人们必须多次接受心理治疗。内在的需要是透过言语而得到满足,因为这些需要是隐藏的。

然而,外在的需要是很容易察觉得到的,这些都是你的行为。一个因没有与神相交而感到愁烦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没有与神相交,但是一个饥饿的人却知道自己饿了。外在的需要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是可以意识到的,也可以感知到的。你不用圣灵引导也可以察觉得到外在的需要。但是你需要圣灵的引导才可以看到内在的需要。

让我举例说明。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是历史上伟大的基督徒。他促使大英帝国在1833年废除奴隶贩卖制度。我乐意告诉大家更多关于他的事迹,但是今天我们无法做到。威廉‧威伯福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事实上,诗歌《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是他的导师。带领约翰‧牛顿信主的则是乔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

乔治‧怀特菲在英国开展了大觉醒运动。一百年后,很多人归信了基督。当时,威廉‧威伯福斯和一群称为克拉珀姆教派(Clapham Sect)的基督徒进入了英国国会,并担当重要职位。他们说:「我们必须为社会带来圣经所教导的公义。」他们致力废除大英帝国的奴隶贩卖和奴隶制度。这个故事令人惊讶之处是,他们花了多年的时候才废除奴隶制度。

这个故事另一个令人惊讶之处是,威廉‧威伯福斯意识到在废除奴隶制度的过程中,唯一公平和合乎圣经的做法,是向大英帝国中每一个奴隶的主人支付奴隶的赎价。要废除奴隶制度,同时又不致令奴隶的主人蒙受损失,唯一的方法就是这样宣告:「政府将于今天午夜废除奴隶制度,但是政府会给每一个奴隶的主人支付奴隶的赎价,因此奴隶的主人不会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蒙受损失。」

信不信由你,英国政府给奴隶的主人支付了三千万英镑。这是一个政府所作最正义的行动。这是威廉‧威伯福斯所作恩慈的行动。威廉‧威伯福斯有一位好朋友,名叫威廉‧匹兹(William Pitt)。威廉‧匹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很出名的人,曾任首相。匹兹堡这个美国城市也是因他们而命名。威廉‧匹兹不是基督徒,所以威廉‧威伯福斯常常都希望威廉‧匹兹跟他到伦敦市中心去听一位伟大的传道者讲道。那位传道者名叫理查德‧塞西尔(Richard Cecil)。

理查德•塞西尔是一位伟大的传道者。有一天,威廉‧匹兹跟威廉‧威伯福斯说:「好吧,我跟你到教会。」威廉‧威伯福斯感到兴奋不已,于是带威廉‧匹兹到教会去。威廉‧匹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比威廉‧威伯福斯更有才华。他们一起到了教会坐下来,威廉‧威伯福斯感到十分兴奋,因为那天的讲道是他所听过最好的讲道。

很多时候,当你带人到教会,当你终于可以带那个人到教会,你因他们愿意到教会而感到十分兴奋。也许当天是管家主日,每个人都说:「你要增加奉献,因为我们需要修理教会的屋顶。」你感到很兴奋,因为你带了你的朋友到教会听神的道。那天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理查德•塞西尔是一位伟大的传道者,威廉‧威伯福斯心里想:「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朋友正在听这篇讲道。」在离开教会的时候,威廉‧匹兹对威廉‧威伯福斯说:「我完全不知道那个讲员在说什么。」除非神的灵打开一个人心中的眼睛,让他看见那些内在的需要,否则他不会看到。

你知道自己何时饿了,也知道自己何时口渴。当你的婚姻破裂,你会察觉得到。我的意思是,我们很难察觉不到自己的婚姻破裂了,虽然有些人确实很迟才察觉到。外在的需要是感受得到的,是可以感知到的。这些需要是要透过行动来满足的,而不是透过别人喋喋不休而得着满足的。基督徒必须牢记一点,你的属灵恩赐包括言语上的恩赐和行动上的恩赐。我们不仅拥有用来满足内在需要的恩赐,也拥有用来满足外在需要的恩赐。新约圣经提到两种职份。

教会该设立长老和执事。如果你仔细阅读经文,你会发现长老的职份是关乎言语的。执事的职份则是关乎行动的,他们关注的是教会是否真的善用金钱以及帮助有需要的人。有言语上的职份,也有行动上的职份。有言语上的恩赐,也有行动上的恩赐。事实上,路加福音24章19节说:耶稣基督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我们读圣经时看到耶稣到各处传道。此外,祂还做了什么呢?耶稣不只是传道而已,祂还医治人、服事人。耶稣基督说话行事都有大能。恩慈的职事跟传福音的职事或其他职事同样重要。圣经告诉我们,恩慈是透过行动去满足那些察觉得到的需要。我们有这样做吗?你明白恩慈是何等重要吗?我们不但要明白何谓恩慈,也该知道恩慈是必需的。

这教导令我感到害怕。圣经不断地说,只要你看看自己是否关心和怜悯贫乏的人,并给他们慷慨施予,你便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基督徒了。圣经有多处提到这一点。举例说,在以赛亚书1 章10至17节,神藉着以赛亚对百姓说话,意思大概是说:「你们敬拜、奉献、禁食、祷告和读经,这样禁食岂是我所拣选,使被欺压的得自由,将饥饿的人接到你家中吗?」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文。经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很虔诚,却不是真基督徒。除非你充满恩慈,否则你不是真基督徒。马太福音第25章也说到这一点。这是另一段令人感到困惑的经文。经文说,在末后审判的日子,耶稣要把真基督徒和假基督徒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耶稣向那右边的说:「你们可以进入我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那些人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处于这种境况呢?」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接着,耶稣向那左边的说:「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那些人回答说:「我们什么时候见你处于这种境况呢?」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这是圣经中其中一段令人感到害怕的经文。你们明白这段经文吗?

为什么这些经文会这么说,而别的经文却清楚表明人不是靠行为得救?我们不是靠善行得救。圣经并没有说社会工作者会先上天堂。圣经说,人是单靠相信耶稣基督而蒙恩行救。那么,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比喻是什么回事呢?唯一可能的答案是:你不是靠恩慈的行动而得救,但是恩慈的行动表明你的信仰到底是真实的,抑或只是空口说白话。

我想这样的标准令人感到害怕。恩慈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这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生命中真的结出圣灵的果子,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恩慈。你会愿意牺牲,也愿意施予。你愿意分担你身边那些生活水平不及你的人的担子。圣经说,当你结出和平、喜乐和别的果子,同时也会结出恩慈的果子。恩慈的果子会渐渐生长。

第三,恩慈、言语和行动是分不开的。让我简要概述这一点。尝试满足内在的需要却不去满足外在的需要是行不通的,因为世人无法看到我们满足人们灵性上的需要,却可以看到我们满足人们外在的需要。我说的「看到」正是刚才我在威廉‧威伯福斯和威廉‧匹兹的故事中所说的。威廉‧匹兹跟威廉‧威伯福斯到教会,他四周观看,看到教会坐满了人。

威廉‧匹兹看到教会坐满了人,看到牧者讲道,也看到人们说:「我的婚姻得以挽救。我的生命得着医治。我的抑郁症得着医治。我的生命被神的道改变过来。」威廉‧匹兹听到这些话,他说:「我一点也不明白。对我来说,这似乎是哗众取宠的话罢了。我无法相信这些话。」威廉‧匹兹离开的时候说:「这实在很荒谬。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回事。我无法理解。」然而,当威廉‧匹兹看到教会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要,帮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回应人们外在的需要。那是社会上和身体上的问题。他说:「嗯,很有意思。也许这些人真的很有爱心。也许他们真的拥有很重要的东西。」

让我引述一位早期罗马君王朱里安(Julian)的话。朱里安极其讨厌基督徒,想要镇压他们。朱里安是第二世纪的罗马君王,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于是写信给一个朋友讲述这事。这个朋友是一名异教祭司。朱里安解释了为什么他无法除灭基督信仰,以及基督信仰不断扩展的原因。朱里安说:「基督徒的迷信思想能够不断发展,是因为他们赒济陌生人。这些不敬虔的加利利人不仅照顾他们中间的穷人,也照顾我们的穷人。」

我们知道这不是教会增长的原因。教会增长不是因为基督徒看顾穷人,而是因为神的道和圣灵所带来的属灵大能。然而,这里有一个不信的人看到一个情况,让他无法提出任何反对的声音。他实在无言以对,并且不再反对基督徒。世人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基督徒充满恩慈。希腊人看顾希腊的穷人,犹太人看顾犹太的穷人,罗马人看顾罗马的穷人,但是这些基督徒却看顾各族各方的人。朱里安说:「他们也照顾我们的穷人。这些人怎么了?」

正如我之前所说,早期罗马社会对基督徒百思不解,因为基督徒在两方面完全与众不同。首先,基督徒在性方面保持贞洁。他们只容许在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其次,基督徒向穷人慷慨施予。罗马人和希腊人看到这两种情况都说:「这些人实在异乎寻常。」如果我们在现今的大城市做同样的事,我们看起来也异乎寻常。

第三,虚假的恩慈是什么?虚假的恩慈是只流于感性或存着操纵的心态。流于感性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我关注这些人的需要,但是我自己也相当拮据啊。」圣经说,你不可只是略施援手,而是要作出牺牲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让我引述美国著名神学家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话。

爱德华兹不断对那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会众说:「贫穷的人也有义务施予给那些比他们更困苦的人。」他说:「根据福音的教导,我们有义务施予给他人。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受苦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我们怎能彼此分担重担呢?「如果我们从来没有义务去减轻别人的担子,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又没有加重自己的负担,我们根本没有负上邻居的担子,我们如何为他们分担呢?」

爱德华兹要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他以深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他一贯的作风。爱德华兹指出,当你说:「我无法帮助别人。」你的意思是:「我无法在没有加重自己负担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当你说:「我无能为力。」你的意思是:「这样做会使我严重受损。」你不是说你无法做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做会使我严重受损。」爱德华兹说:「当然,你若不让别人一部分的担子卸给你,又怎能为他们分担呢?」

比方说,有一个人背负一百公斤的担子。你如何分担他的担子呢?你至少要负上二十公斤,以致他只需背负八十公斤;或者你负上三十公斤,他只需背负七十公斤。你必须让一部分的担子卸在你身上。何谓穷人?圣经没有给贫穷定界线。圣经没有说:「如果一个四人家庭的收入低于某金额就是贫穷了。」圣经说,贫穷在于是否有选择。穷人的选择很少。

穷人无法说:「今天我想到哪里吃饭呢?」他们只有很少选择。较富有的人有更多选择。穷人无法说:「我想穿什么衣服呢?」他们的选择比富有的人少。这意味着那些生活非常拮据的人、比你贫困的人应该是你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你不要等到人们极度贫困时才帮助他们。圣经说:「要爱邻居如同自己。」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你会等到自己绝望时才帮助自己吗?你会等到自己穷途潦倒时才帮助自己吗?不会。这样,你就不应该等到别人走投无路时才去帮助他们了。因此,我们相信圣经教导我们要去寻找那些背负重担的人,并且愿意分担他们一部分的担子。除非你能够看出自己因帮助别人的缘故而某部分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生活水平降低了,选择减少了,否则你还没有真正的帮助人,这也不是真正的恩慈。

你明白吗?坦白说,如果你帮助别人,而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并没有因此减少,你对别人的帮助还是不够。圣经没有概要地告诉我们该如果施予。也许有些人只是寄人篱下,可以施予的极其微小;有些人则生活富足。圣经没有说:「这是你要施予的百分比。」我认为圣经没有这么说。圣经以什一奉献作为一般准则,但基本上圣经的教导是,我们要慷慨施予,直到他人的担子落在我们身上。你要慷慨施予,直到你可享有的选择因此减少了。

我知道这说法会引起很多疑问。有人说:「你怎能对大城市的人说这样的话?我每天遇上那么多人,根据你这个说法,或许我要掏出钱包,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了。」不一定的。你应该主动的采取行动,而不是被动的作出回应。你明白吗?如果有人突然走过来抓住你诉说他的需要,而你只是作出回应,坦白说,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很难的事。

我个人认为自己身为基督徒必须回应这些人的需要,但我也意识到这不是我以恩慈服事的焦点所在,因为我要确保自己知道如果妥善运用所拥有的。我应当详细察看,寻找有需要的人,寻找那些我可以施予的人。我应当寻找那些我可以投身或者开展的事工。我要采取行动,而不是作出回应。因此,别太担心,也不用害怕每当有人来找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做什么。你要采取行动,而不是作出回应。

第四,我们如何在生命中结出恩慈的果子?是这样的。为什么神说分辨自己是否真基督徒的方法,是看看自己是否不断以恩慈服事人,满足别人外在的需要,并且跟别人谈论他们内在的需要?为什么神这么说?我来解释原因。如果你是一个法利赛人,如果你基本上认为神接纳你,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当你看见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会对他说:「振作吧!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吧。」

你对这些人采取一种自以为义的态度。另一方面,如果你相信从属灵生命的角度来看,你自己的义只是骯脏的破布罢了,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一个单靠恩典得救的罪人,当你看到一个人沦落街头、身无一文,又没有朋友,而且神情呆滞、满身恶臭、看来十分可怕,你会怎样?

你看到那个人,每次你走过,你不得不说:「主啊,在祢眼中,我的属灵生命正是那个模样。从属灵生命的角度来看,我就是那个人。那个人在我眼中的模样,正是我在神眼中的模样,而且我的情况更糟。我自己的义只是一块骯脏的破布。我只是对着镜子看到自己而已。」

你对贫乏的人的态度从此便改变了,因为你说:「有些人配得恩惠,有些人不配得恩惠。这根本没有分别,因为神施恩怜悯那些不配得恩惠的人,包括我在内。」福音进入你生命,也许需要经过多年才产生影响,但是每个真基督徒的内心深处好像有一个按钮,终有一天,神会按下这按钮,使你变成一个充满恩慈的人。

不管你抱什么政治理念,不管你认为政府应否帮助穷人,这也没关系。你心里有一个按钮,叫做恩典。让我引述苏格兰牧者罗伯特‧默里‧麦切恩(Robert Murray McCheyne) 的话。但愿你听了能得着恩典。这段说话节录于他的一篇讲道。他对会众说话的方式不会让他们产生内疚感。他不会利用旧有那一套方式去令人产生内疚感。

麦切恩不会说:「你这么富有,但那些人这么贫困。难道你不觉得不公平吗?」这些话只会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发挥作用,因为当你内疚过后,你开始说:「但是我付出很多努力才得到这一切。」这从来不是圣经教导人的方式。绝对不是!相反,麦切恩以福音来劝免人。请听。

麦切恩说:「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当中有些人昼夜祷告祈求,盼望成为真葡萄树的枝子,并效法基督的样式,这样你就当像基督一样乐善好施。圣经说:『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有人反对说:『我的钱财是属于我自己的,是我所赚取的。』」我回答说:「基督也许会说:『我的血是属于我自己的,我的生命也是属于我自己的……』这样,可以落到什么景况呢?」

反对的声音说:『纵使当中有许多穷人是我能够帮助的,但都不配得我去帮助。』我回答说:「基督也许会说:『这些都是邪恶悖逆的人。我该为这些人舍己吗?』」反对的声音说:『﹝不﹞我施予给好人﹝那些配得我去帮助的穷人﹞。』我回答说:「可是耶稣撇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那只迷路的羊。祂为不配得的人流出宝血。」

反对的声音说:『﹝如果我施予给别人﹞,他们可能会滥用所得的施赠。』我回答说:「基督也许说同样的话,而且祂说的更有道理。基督知道许多人会践踏和蔑视祂的血,使之成为犯更多罪的借口,基督却为他们流出宝血。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要效法基督的样式,就要慷慨施予,常常甘心乐意地施予﹝给有需要的人,甚至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亲爱的朋友们,我不是要你们的钱,只想你们幸福快乐……。」

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我恐怕很多正在听我说话的人也许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徒,因为他们不爱施予。要甘心乐意、慷慨地施予,而不是出于勉强。这需要一颗新心,旧我的心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舍弃钱财。亲爱的朋友!好好享受你们所拥有的钱财吧,要好好运用,一点也不要施予,快快去享受,因为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在永恒里将要成为乞丐。」

我读出以上的话,因为我没有勇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是圣经说了这些话。恩慈会不断增长。你有否因福音的缘故而心里感动呢?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引导我们,帮助我们结出恩慈的果子,甘心乐意的常常慷慨施予。我们不要只是被动地作出回应,而是采取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去满足他们灵里的需要、心理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以及身体上的需要。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