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申命记24章17-22节
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命记24章19节
几年前,我们教会接待了一些从国外来的难民,他们因政权更迭而被迫流亡。他们举家逃难,只带着一个小袋子能装下的物品。我们教会有几个家庭愿意接待他们,有些家庭即使家中空间有限,也乐意款待他们。
这种充满恩慈的款待,正符合以色列民在进入应许之地前,上帝对他们的吩咐。当时,以色列民是农耕民族,深知收成的重要性,每一点粮食都关系到他们能否支撑到隔年的收成。上帝嘱咐以色列民,在收割的时候,不要回去捡先前遗落的庄稼,“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命记24章19节)。他们要实践慷慨给予不是因自己充足有余,而是要学习仰赖上帝的供应,“这样,耶和华[他们的]上帝必在[他们]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他们]”(19节)。上帝永远充足有余。
这种慷慨待人的吩咐也提醒以色列民,他们曾在埃及“作过奴仆”(22节)。虽然我们未必经历过这样的压迫,但我们都曾被视为外人或有缺乏的时候。当我们给予他人时,也当想起上帝已给了我们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脱离罪的捆绑。“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罗马书5章8节)。
当我们乐意款待别人,就是颂扬那位慷慨的上帝,祂喜爱“捐得乐意的人”(哥林多后书9章7节)。
上帝让你注意到哪些有需要的人或群体?
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天父,求祢让我看见有需要的人,
并乐意施予援手。
灵粮透视
申命记24章记载,以色列民要允许孤儿寡妇和寄居者,捡拾遗留在田里的农作物,这是以色列民关心弱势族群和穷人的一种方式。圣经记载有些人会用这种方式顾念穷人,例如路得就是借此而得到帮助,但以色列民却经常不遵守这项命令,忽视弱势族群。众先知指责以色列民不接待客旅,欺压穷人,最终这些也成为上帝让以色列民被掳的原因之一(参阅以赛亚书1章17节;阿摩司书4章1-3节;撒迦利亚书7章9-10节;玛拉基书3章5节)。今天,上帝仍渴望我们透过服事那些有需要的人,实践好客之道。我们可以倚靠圣灵的帮助,找到慷慨待人的方法,并颂赞上帝的慷慨。
作者: 陆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