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列王紀上十三1~5
1看哪,有一個神人遵照耶和華的話從猶大來到伯特利。耶羅波安正站在壇旁燒香;2神人遵照耶和華的話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看哪,大衛家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在你上面燒香的丘壇祭司,宰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3當日,神人設個預兆,說:「這是耶和華說的預兆:『看哪,這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倒出來。』」4耶羅波安王聽見神人向伯特利的壇呼叫的話,就從壇上伸手,說:「拿住他!」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卻萎縮了,不能彎回。5壇也破裂了,壇上的灰傾倒出來,正如神人遵照耶和華的話所設的預兆。
本月我們接續2025年4月下旬列王紀上的釋經靈修,繼續默想這卷書。
列王紀上十三章的背景,就是北國君王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建築邱壇。十三章1節提到猶大來的神人「以耶和華的話」(בדבר יהוה)行動,說明這神人並不是出於政治的動機,而是出於神而來的呼召,活出神人基本的任務,並不是支持北國或支持南國的政治利益,而是依據神的命令而行。
經文指出這猶大的神人「來到」(בא)伯特利而耶羅波安卻「正在站著」(עמד)在壇上燒香,「正在站著」(עמד)本身是分詞(participle),說明正在進行的動作,或者是慣性進行的行動,而「來到」(בא)是完成式,說明一種過去的動作,這兩個動詞的時式運用,說明了動感所在:耶羅波安正在站著燒香的時候,這神人忽然便來到,打斷了耶羅波安正進行的計劃,也打斷了他的慣性,似是說明當耶羅波安正在熱衷於伯特利的祭壇敬拜時,神的審判便忽然臨到。
十三章3節指出神人要設一個「預兆」(מופת),這預兆的內容就是耶羅波安的伯特利祭壇必立即破壞,壇上的灰必傾撒,立時在十三章5節成真,作為一個代號(token)去指向約西亞王將會永久破壞伯特利的邱壇(王上十三2,王下二十三15~20)。「預兆」(מופת)的內容涉及伯特利的壇必「被破裂」(נקרע),而壇上的灰必「被傾撒」(נשפך),這兩個動詞都用了被動式(Niphil)(王上十三3、5),可以解作神性的被動(divine passive),代表這「預兆」(מופת)是神的工作,壇也被神破裂。同時,「被破裂」(נקרע)一字的字根可以解作「撕開」,曾用來描述以色列國被「撕開」離開掃羅(撒上十五27~28),也用來描述有十片被「撕開」的衣服歸耶羅波安,象徵南北國分裂時有十個支派會歸耶羅波安(王上十三30~31)。這「被破裂/撕開」(נקרע)的用字是故意的,說明昔日神如何把以色列國「撕開」給予耶羅波安,當耶羅波安違反神的誡命而建立伯特利的邱壇時,神也一樣可以「撕開」他所建立的壇。
思想:
昔日耶和華高舉耶羅波安,可是他違背神的命令而去設立伯特利的邱壇,神便藉著神人作出審判的預兆,必定收回所賜予的國家。這個故事,讓你有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