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的能力是建立在自身所能上,有能纔有力,無能就無力。
然而,不論我們多麼有能耐,終究會有侷限;人有所能,亦有所不能,人此生的責任是盡力地發揮所長,謙卑地接受自身所不長。
是的,年少時,我們會承認自己不會,年歲漸長,漸漸地我們再也不敢承認自己不會了;反倒是憑着一股愚勇,不會裝會、不好裝好、不聰明也裝聰明。
我們不敢活出真相,只能閃閃爍爍地活出一個假像的自我。因為,人老了就失去了不會和不能的權利與奢侈,只好擡頭挺胸地活着,充滿自我膨脹的自信心。
人生的悲劇是不自知地跟自己的裏外對抗,想要突破自身內外的侷限,不認輸地勇往直前,直到跌得遍體鱗傷時才肯認輸,等到腿瘸了才肯接受自己的無能。
這不就是雅各一生的寫照嗎?他一輩子抓東抓西,直到有一天被上帝抓着了才肯放手,方纔知道,人這一生還是“抓上帝”最好。
抓上帝的結果是身上留下一個軟弱的記號,人身上有刺是上帝在工作的象徵,是上帝每日在人身上的提醒,“人窮者呼天,”致使人每時每刻都需要上帝。
這是《詩篇》所寫的:“從嬰孩和喫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詩》8:2)從最無能的身上建立能力,最終使人看到,能力並不是出於我們,而是出自上帝。
世間任何畫面,沒有比一個母親懷抱喫奶的嬰孩,更能描繪出一幅完全依賴、完全信靠、完全滿足的景象。這是保羅深刻的觀察:“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主耶穌不曾說過嗎?“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這個小孩子,是藉着聖靈生出來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某些層面上,我們都是一些喝靈奶的嬰孩。人長不大,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就是長大了,變老了,也要不停地學習那喫奶的依靠。
那纔是能力的源泉。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