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申命記24章17-22節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申命記24章19節
幾年前,我們教會接待了一些從國外來的難民,他們因政權更迭而被迫流亡。他們舉家逃難,只帶着一個小袋子能裝下的物品。我們教會有幾個家庭願意接待他們,有些家庭即使家中空間有限,也樂意款待他們。
這種充滿恩慈的款待,正符合以色列民在進入應許之地前,上帝對他們的吩咐。當時,以色列民是農耕民族,深知收成的重要性,每一點糧食都關係到他們能否支撐到隔年的收成。上帝囑咐以色列民,在收割的時候,不要回去撿先前遺落的莊稼,“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申命記24章19節)。他們要實踐慷慨給予不是因自己充足有餘,而是要學習仰賴上帝的供應,“這樣,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必在[他們]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他們]”(19節)。上帝永遠充足有餘。
這種慷慨待人的吩咐也提醒以色列民,他們曾在埃及“作過奴僕”(22節)。雖然我們未必經歷過這樣的壓迫,但我們都曾被視為外人或有缺乏的時候。當我們給予他人時,也當想起上帝已給了我們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脫離罪的捆綁。“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羅馬書5章8節)。
當我們樂意款待別人,就是頌揚那位慷慨的上帝,祂喜愛“捐得樂意的人”(哥林多後書9章7節)。
上帝讓你注意到哪些有需要的人或羣體?
你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天父,求祢讓我看見有需要的人,
並樂意施予援手。
靈糧透視
申命記24章記載,以色列民要允許孤兒寡婦和寄居者,撿拾遺留在田裏的農作物,這是以色列民關心弱勢族羣和窮人的一種方式。聖經記載有些人會用這種方式顧念窮人,例如路得就是藉此而得到幫助,但以色列民卻經常不遵守這項命令,忽視弱勢族羣。眾先知指責以色列民不接待客旅,欺壓窮人,最終這些也成為上帝讓以色列民被擄的原因之一(參閱以賽亞書1章17節;阿摩司書4章1-3節;撒迦利亞書7章9-10節;瑪拉基書3章5節)。今天,上帝仍渴望我們透過服事那些有需要的人,實踐好客之道。我們可以倚靠聖靈的幫助,找到慷慨待人的方法,並頌讚上帝的慷慨。
作者: 陸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