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安慰话的舌头是生命树。—箴言15章4节,新译本
塞巴斯汀·荣格(Sebastian Junger)是美国战地记者兼作家。他在年轻时走访美国各地,并写下所见所闻。在1980年代的某一天,他来到佛罗里达礁岛群,走进一个洗手间,看见墙上都是充满仇恨憎恶的涂鸦,而且大多针对古巴移民。但其中有一段留言引起他的注意,显然出自古巴人的手笔:“感谢上帝,这个国家其余的人都很热情又有爱心,在1962年欢迎我来!”荣格提到:“在那间男洗手间的墙上,我看到了美国最糟糕的一面,也看到最温暖的一面。”
对于这种带有仇恨意味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反应呢?箴言提供了明智的忠告。所罗门(这卷书大多由他编纂)提到两个相仿的描述:“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15章2节);“恶人的口吐出恶言”(28节)。不过,第15章一开头所罗门就对这种有害信息提出对策:“回答柔和使怒消退”(1节);“说安慰话的舌头是生命树”(4节,新译本)。耐心的回答往往是重要关键:“义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28节)
如果我们祈求上帝,帮助我们在开口说话、动笔写字或敲击键盘之前,仔细思量我们的话语,而不是用充满敌意或仇恨的言语攻击别人,上帝会如何使用我们所说的话呢?箴言告诉我们:“话合其时,何等美好。”(23节)
在看见或听见仇恨的言论时,你通常会如何反应?
下次遇到仇恨的言论,你的反应会有何不同?
天父,我常会在愤怒中急于回应,
求祢以圣灵引领帮助我,
让我能明智地做出回应。
灵粮透视
箴言15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往往不是源于完全无法和解的分歧,而是因为人们在面对难以避免的冲突中,言语不慎,缺乏温柔的态度,也不为对方着想,以致冲突恶化而造成伤害。第1节和第18节对比了两种态度,一种会使情况恶化,另一种会平息纷争。第1节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译为“柔和”的词语,是指一种温柔的态度,为要带来安慰。同样地,第18节是对比两种人:“暴怒的人挑启争端”,但“忍怒的人止息纷争”。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愿意祈求上帝帮助我们,仔细斟酌要说的话,便能使我们的言语带来正面的影响。
作者: 白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