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Logo
  • 聖經
  • 資源
  • 計劃
  • 聯絡我們
  • APP下載
我的
跟随系统浅色深色简体中文香港繁體台灣繁體English
奉獻
資源 / 牧者恩言 / 牧者恩言 / 8月20日 培養禱告的習慣(王申得)
返回
8月20日 培養禱告的習慣(王申得) - 牧者恩言

8月20日 培養禱告的習慣(王申得)

Audio icon

牧者恩言

2025年8月20日

收藏
分享

經文: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11:1)

主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雖然經文沒有說明在什麼地方禱告,但顯然主耶穌不是“禱告秀”,好像法利賽人那樣“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太》6:5)。對於主耶穌來說,禱告是一個生活習慣,祂那麼愛慕禱告,享受與天父的同在,以致門徒們看在眼裏,情不自禁地發出請求,“主啊!教導我們禱告吧!”

信徒不禱告或許有3個原因,最通常的原因是不會禱告。其實,除了主耶穌以外,世界上有誰真正懂得該怎樣禱告呢?連最屬靈的使徒保羅都承認,“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8:26)。當年那些自以為會禱告的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們,是被主耶穌譴責的(參《太》23:14)。如果我們察覺到自己不會禱告而像門徒那樣,謙卑地祈求主的幫助,反而會蒙福。

信徒不禱告的第2個原因可能是不敢禱告。他們覺得上帝太偉大,高高在上,自己太渺小,微不足道,所以寧可“不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傳》5:2)。這樣的信徒的心情可以理解,敬畏上帝的心也值得稱讚,但是不要忘記,敬畏上帝的同時也要親近上帝,因為聖經鼓勵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但筆者認為信徒不禱告最大的原因是不肯禱告,也就是說沒有養成每日禱告的屬靈生活習慣。主耶穌在世的時候,曾經溫柔地責備馬大,“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路》10:41),可見歷代信徒都有時間不夠用,力不從心的經歷。21世紀的信徒更是被各種電子設備重重包圍,很難脫身出來,過耳根清淨的生活。

我們當謹防魔鬼的詭計,不要讓匆忙成為禱告的大敵。二十多年前,筆者曾登門探望過一位愛主的老姊妹。臨走前,她指着樓上的一個小房間說,“那是我每天跟主說話的地方。”筆者至今仍記得她臉上洋溢的那種安詳和喜樂的表情。

一旦養成了禱告的習慣,禱告便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更親密。但以理的公務不可謂不繁忙,但他“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6:10),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大衛也說過,“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詩》5:3)。彼得每天中午必定禱告(參《徒》10:9)。主耶穌養成的禱告習慣,使祂雖經過繁重疲勞的一晚,第二天清早起來去禱告(參《可》1:35)。

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英國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對基督徒來說,從重生得救的那一刻,就應該培養起禱告的屬靈習慣,成為一生的祝福。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OC舉目
更多資訊
上一個
下一個
© 2013-2025 WeDevote Bible
隱私政策使用條款反饋捐贈
聖經
資源
計劃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