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寶盒,拿⋯⋯禮物獻給[耶穌]。—馬太福音2章11節
《哪有歌曲更甜蜜》原是公元17世紀的詩人羅伯特.赫裏克(Robert Herrick)的詩作,詩中寫道:「還有何曲更甜蜜?勝過頌歌齊唱起,歡迎天上君王降生世間裏!」後來,作曲家約翰.盧特(John Rutter)將其重新編曲,成為深受喜愛的將臨期詩歌。這首詩歌柔和的旋律描繪經過一段漫長、寒冷的等待,直到耶穌降生,才帶來如春天般的溫暖。歌唱者以聖誕詩歌敬拜耶穌,並邀請聽眾獻上發自內心的頌讚。
盧特受委託編寫這首歌曲是配合教會誦讀馬太福音2章1-2節,講述幾位博士不遠千里而來,朝拜嬰孩耶穌。當他們終於找到耶穌的時候,就「大大地歡喜」,俯伏在地敬拜祂,並打開寶盒,將黃金、乳香、沒藥獻給祂(10-11節)。後來,這些博士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去見殘暴的希律王,便改道返回自己的家鄉(12節)。
聖誕節的重點不在於物質上的禮物,但這節日確實是與「給予」和「接受」有關。上帝把祂的兒子賜給我們,為要醫治這破碎的世界。若是我們從未向祂敞開心門,那麼今天正是時候!若祂已在我們心中作王,那就讓我們獻上和平與歡樂的頌歌,思想千百年前祂降生在伯利恆,並等候祂的再來。
你覺得聖誕節最寶貴的禮物有哪些?
你不太願意將什麼獻給上帝?
耶穌,祢是最寶貴的禮物,遠超過一切。
我要把自己和所有的一切,全都獻上給祢。
靈糧透視
馬太福音的開頭和結尾都是描述對耶穌的敬拜(2章1節,28章17節)。在這兩段記述中,讀者會看到人們對耶穌應該要有的迴應就是敬拜。就像幾位博士根據他們得到的啟示,帶著禮物「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2章1節),為要敬拜耶穌。他們問:「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特來拜祂」(2節)。「拜」(2、8、11節)的希臘文詞彙(proskyneō)意為「俯伏」、「跪拜」(包含字面或比喻的意義),以及「心存敬意地完全俯伏在地」(敬畏、尊崇)。馬太福音關於耶穌的記述表明,「敬拜」是我們對耶穌正確的迴應(參閱8章2-3節,9章18-22節,14章33節,15章25-28節,28章9節)。馬太福音最後一次出現「拜」這個詞,是在耶穌復活之後,也就是這卷書的最後一幕:「他們見了耶穌就拜祂」(28章17節)。今天,當我們為上帝賜下耶穌(這無與倫比的禮物)而歡慶時,讓我們也以敬拜作為迴應。
作者: 簡恩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