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Logo
  • Bible
  • Resources
  • Plans
  • Contact Us
  • Install App
Account
SystemLightDark简体中文香港繁體台灣繁體English
Donate
Resources / 牧者恩言 / 牧者恩言 / 9月1日 被误解的“大使命”(小望)
Back
9月1日 被误解的“大使命”(小望) - 牧者恩言

9月1日 被误解的“大使命”(小望)

Audio icon

牧者恩言

September 1, 2025

Favorite
Share

经文: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这段经文常被我们称为“大使命”,却也常被误解。有人以为,大使命只是少数传道人、宣教士的任务;有人以为,它就是去“做工作”,完成一个任务单;还有人把它看作是教会扩张的战略,只要去传福音就够了。但如果我们回到经文,就会发现,耶稣的话语与心肠,远比这些解读更深刻、更温柔。

首先,大使命不是冰冷任务的分派,而是复活的主亲自与跟随祂的人立下的生命盟约。耶稣在橄榄山颁布大使命时,门徒的处境充满不安:他们曾因恐惧紧闭房门,为生计重操渔业,而宗教领袖正散播“门徒偷尸”的谣言。正是在这动荡中,复活的基督宣告了超越时空的命令与应许——这并非要求人“独自完成伟业”,也仅非只是传道人的任务,而是邀请所有信靠基督之人要进入“与主同行的使命”。

其次,大使命并非只关乎地域的跨越,更关乎生命的跨越。许多人把“万民”理解为地图上的点、未到过的国家。其实,耶稣在这里指的“万民”(πάντα τὰ ἔθνη)包含一切民族、文化与处境。我们的“去”,有时意味着跨越地理,有时意味着跨越偏见、隔阂、舒适区。去到那个我们觉得“很难爱”的人身边,或许就是眼下的大使命。

第三,大使命不是单向的“资讯传递”,而是生命的栽培。有些传统教会认为,大使命最重要的就是传福音。但在这段经文中,主动命令时态的句子是“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谓语动词,也就是次动词是“去,施洗,教导”。所以,完成大使命需要3种行动:第一,去传福音;第二,施洗;第三,教导他们遵守耶稣所吩咐的。

这告诉我们:大使命的核心目的不是传福音,而是“使万民作耶稣的门徒”。传福音,不是大使命的全部,而只是大使命的一部分而已。这远超越只传福音或一次性的决志祷告,而是邀请人进入与三一神持续的关系。不只是传福音,也陪伴他们进入与基督的关系,学习遵行祂的教导。这需要时间、耐心、投入与脆弱的自我敞开。耶稣在世传道3年,和门徒同吃同住、教导他们、接纳他们的软弱——祂在大使命里所嘱咐的,正是祂亲身示范过的。

更重要的是,耶稣把“我就常与你们同在”放在最后,不是作为一种补充安慰,而是作为整个使命的保障和核心动力。若没有祂的同在,大使命只是沉重的责任;有了祂的同在,大使命就变成一段与主同行的旅程。

因此,大使命既不是孤立的命令,也不是属于某一类人的专属任务,而是每一位跟随基督之人的日常呼召。它可能发生在远方的宣教工场,也可能就在厨房餐桌前、办公室茶水间、校园走廊里。当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带着基督的心肠去爱人、教导人、陪伴人,我们就在履行大使命。

愿我们听见耶稣温柔的呼召:“不要怕,只要信。我与你同在。”让我们在祂的恩典中成为祂的器皿,“去、施洗、教导”,并在永恒的盼望中活出大使命。

祷告:主啊,原来你的大使命不是冷冰冰的任务,而是温暖的同行。原来“去”不是我单独去,而是有你的同在。让我们“去、施洗、教导”,在你的爱中,跨越隔阂,走向人群,把他们带到你面前。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

OC举目
More Information
Previous
Next
© 2013-2025 WeDevote Bible
Privacy PolicyTerms of UseFeedbackDonate
Bible
Resources
Plans
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