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使徒行傳17:24-25)
榮耀神不是通過我們供應神的需要,而是通過禱告祈求神供應我們的需要,並且相信神必迴應。
這也是基督教享樂主義的核心。《詩篇》50篇15節記載:“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神定意通過這樣的方式得榮耀,就是我們向他祈求幫助,他賜予我們幫助。神在這一點上的堅持,使我們認識到一個驚人的事實: 我們必須小心不是我們在服侍神,而要特別留心讓神服侍我們,免得我們奪走了他的榮耀。
這些話聽起來非常奇怪。大多數的人認爲服侍神是非常正面的事情,從來沒有想到過服侍神有可能羞辱了神。然而,當我們在默想禱告的意義時,我們一定會想到這方面。《使徒行傳》17章24-25節就這一點說的非常清楚: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這和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的禱告文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詩篇》50篇12節、15節說: “我若是飢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爲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很顯然,當我們認爲神需要我們的服侍時,其實是在輕看神。《馬可福音》10章45節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神定意要服侍人,他定意要得作爲施恩者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