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葡萄園之歌
郭鴻標

經文:以賽亞書5:1-7

1我要為我親愛的唱歌,我所愛的、他的葡萄園之歌。我親愛的有葡萄園在肥沃的山岡上。2他刨挖園子,清除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酒池;指望它結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3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猶大人哪,現在,請你們在我與我的葡萄園之間斷定是非。4我為我葡萄園所做的之外,還有甚麼可做的呢?我指望它結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5現在我告訴你們,我要向我的葡萄園怎麼做。我必撤去籬笆,使它被燒燬;拆毀圍牆,使它被踐踏。6我必使它荒廢,不再修剪,不再鋤草,任荊棘蒺藜生長;我也必吩咐密雲,不再降雨在其上。7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他指望公平,看哪,卻有流血;指望公義,看哪,卻有冤聲。

有聖經學者指出以賽亞書1-6章的主題與脈絡是:

A1:上帝將來榮耀的救贖與百姓在罪中的陷溺

B1:百姓的更新遠景與失敗現況(1:2-31

B2:錫安的更新遠景與失敗現況(2:1-4:6

B3:錫安將面臨窮途末路的光景(5:1-30

A2:先知蒙召與受差:榮耀的救恩與艱鉅的事奉(6:1-13

以賽亞書5章主題是:「錫安將面臨窮途末路的光景」,內容分兩部份:5:1-7是葡萄園之歌;5:8-30是葡萄園的結局。以賽亞書6章先知蒙召的背景是錫安將面臨窮途末路。先知看見將來更新的景象,向走向衰落的錫安宣告上帝的審判與復興的心意。以賽亞書5:1-7是上帝與耶路撒冷及猶大的對質,文體是詩歌散文體,有一種「扇形結構」:

A1:令人期待的葡萄園(5:1-2

B1:訴諸聽者判斷,歌者請求評道理。(5:3-4

B2:歌者自己判斷,現在的合理判決。(5:5-6

A2:令人絕望的葡萄園(5:7

以賽亞書5:1:「我要為我親愛的唱歌,我所愛的、他的葡萄園之歌。我親愛的有葡萄園在肥沃的山岡上。」,這個葡萄園土地肥沃,按道理應該有豐富的收成。以賽亞書5:2:「他刨挖園子,清除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酒池;指望它結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農夫清理石頭雜物、做好鬆土工作、栽種上等的葡萄、施肥灌溉、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壓酒池,像一般農夫一樣,期待有上等葡萄出產;可惜生產出來的是野葡萄。面對現實與期望的落差,農夫要分析問題的所在。若果所有工序都正確,葡萄種子是上等優質的,最大機會是土壤不適合種葡萄,或者水質有問題。以賽亞書5:3-4:「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猶大人哪,現在,請你們在我與我的葡萄園之間斷定是非。我為我葡萄園所做的之外,還有甚麼可做的呢?我指望它結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作者問耶路撒冷及猶大人應該如何處理?

以賽亞書5:5-6:「現在我告訴你們,我要向我的葡萄園怎麼做。我必撤去籬笆,使它被燒燬;拆毀圍牆,使它被踐踏。我必使它荒廢,不再修剪,不再鋤草,任荊棘蒺藜生長;我也必吩咐密雲,不再降雨在其上。」,作者自己回答要放棄這個葡萄園。

以賽亞書5:7:「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他指望公平,看哪,卻有流血;指望公義,看哪,卻有冤聲。」。作者解釋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葡萄樹是猶大人。上帝放棄這個葡萄園是因為應該有公義的地方卻有冤案,應該有公平的地方卻有強暴。

默想重點:

你認為猶大人令上帝失望,他們有悔改嗎?

若果上帝一直等候猶大人悔改卻沒反應,因而有放棄猶大人的想法,這合理嗎?

其實上帝沒有放棄猶大人;而是期望她們更新復興。你願意對這位上帝感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