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賽亞書7:10-17
10耶和華又吩咐亞哈斯:11「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預兆:在陰間的深淵,或往上的高處。」12但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13以賽亞說:「聽啊,大衛家!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14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預兆,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15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喫乳酪與蜂蜜。16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兩個王的土地必被撇棄。17耶和華必使亞述王臨到你和你的百姓,並你的父家,自從以法蓮脫離猶大的時候,未曾有過這樣的日子。
亞哈斯輕視上帝的說話
以賽亞書7:10-11記載:「耶和華又吩咐亞哈斯: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預兆:在陰間的深淵,或往上的高處」。大家請留意是神要亞哈斯求一個「預兆」或者「記號」。以賽亞書7:12記載:「但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經文記載亞哈斯以不試探耶和華為理由,拒絕神要他求「記號」的吩咐。表面上亞哈斯很屬靈,但是真實的原因是他不相信神的能力。以賽亞書7:13記載:「以賽亞說:聽啊,大衛家!你們使人厭煩豈算小事,還要使我的神厭煩嗎?」。因此,神透過以賽亞說猶大人假裝屬靈使神厭煩。以賽亞書7:14記載:「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預兆,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亞哈斯不願意求「記號」;但是神賜下一個「記號」。「童女」是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將希伯來文的「年輕婦女」(ʿalmāh)譯成希臘文「童女」(parthenos)。不過,經文的重點不受影響。經文的重點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ʿimmānû ʾēl)。經文由現在式開始,然後是未來式。經文沒有說明這個婦人是誰?可能是亞哈斯的太太;可能是以賽亞的太太。以賽亞書7:15-16記載:「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喫乳酪與蜂蜜。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兩個王的土地必被撇棄」。猶太人傳統沒有說明哪個年歲的孩子曉得棄惡擇善,所以意思可以是很快的時候會發生。以賽亞書7:17記載:「耶和華必使亞述王臨到你和你的百姓,並你的父家,自從以法蓮脫離猶大的時候,未曾有過這樣的日子」。主前722年亞述打敗以法蓮,主前700-669年間亞述王將以色列人遷往他國,又開始在以法蓮殖民,與當地人通婚,這些混種的撒瑪利亞人一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上不純潔,參列王紀下17:24-34。
亞哈斯輕視耶和華的聖壇
那麼,耶和華殿的地位如何呢?列王紀下16:14-15記載:「他移動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殿的前面,新壇和耶和華殿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亞哈斯王吩咐烏利亞祭司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百姓的燔祭、素祭、澆酒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其他祭牲的血全都要灑在這壇上。至於銅壇,我要作求問之用。」。耶和華的聖壇不會作為獻祭的用途,所有的獻祭都用偶像的大壇。不過,亞哈斯保留銅壇要用以求問耶和華。究竟亞哈斯在甚麼情況底下求問耶和華呢?若果亞蘭與以法蓮聯合攻打猶大,也不去求問耶和華,卻用人的方法解決問題。那麼,亞哈斯保留銅壇要用以求問耶和華,只不過是象徵作用而已。
默想重點:
亞哈斯不聽以賽亞的勸告,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亞蘭與以法蓮聯合攻擊猶大的危機,向亞述求助化解了危機。不過,亞哈斯花費了大量國家儲備,又將外邦宗教引入猶大,對自己的屬靈生命與猶大民族的屬靈生命,造成嚴重的破壞。你會以史爲鑑嗎?
「以馬內利」是上帝賜下的應許,有「記號」印證。亞哈斯對上帝沒有信心,他按人的思維、經驗,對國際政治進行分析,結果是錯判形勢。你願意相信上帝的應許多於專家的分析嗎?
亞哈斯遇到重大問題不去求問耶和華,只象徵式地保留耶和華銅壇,獻祭都用偶像的大壇,根本就是輕看上帝,你願意堅持敬畏上帝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