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 基督是體恤我們的祭司
梁家麟

經文:希伯來書四14~16

14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進入高天的大祭司,就是耶穌—神的兒子,我們應當持定所宣認的道。15因為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在各方面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16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及時的幫助。

作者繼續鼓勵信徒堅守信仰,堅持到底,這是全書的中心的「勸勉的話」。

這裏他給的一個支持理據是:我們需要堅持,我們也能夠堅持,因為我們有一位大祭司耶穌基督,祂如今已升到高天上,享受尊榮。

耶穌是「進入高天的大祭司」(14)。「進入高天」的原意是經過了諸天,到了最頂峯之地。如果人間的大祭司是在聖殿裏的聖所服事,那耶穌基督是在天上的聖所擔當職能。這位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二17),同時是上帝的兒子;祂的崇高地位,及與上帝無隔閡的溝通,是人間亞倫譜系的大祭司所不能比擬的,所以祂是「偉大」的。

有這麼一位偉大的信仰對象,自然值得我們全然投靠,至死效忠,持定所信的道。

不過在這裏,作者主要不是強調基督的神性和超越性,而是祂的人性和親和性。「因為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在各方面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15)這位神子同時也是人子,曾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經歷人間的患難困苦,被人嫌棄,屢遭苦待;祂既有第一手的經驗,便能充分明白我們如今所遭遇的軟弱景況。「軟弱」在這裏指的主要不是身體疾病或生理障礙,而是在面對試探時容易跌倒的脆弱情況,以及因各種社會壓力而有的孤立無助感覺。這是那些打算放棄信仰的人所有的困境。

耶穌絕非以超人的面貌存在,不食人間煙火,卻是跟小老百姓混在一起,又喫又喝;祂沒有六根清靜,忘情棄愛,卻同樣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並且是與哀哭者同哭,與喜樂者同樂。作者前面已說:「他凡事應當與他的弟兄相同」(二17);這裏又說:「他也在各方面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

如果試探指的是社會性的壓力,諸如被誤會、毀謗、攻擊、排擠、隔離、孤立、切斷關係,甚至殺害,這一切耶穌統統都經歷了。耶穌跟門徒說:設若他們被世人恨惡,他們得知道,在恨他們以先,世人已先恨耶穌了(約十五18)。信徒如今所經歷的種種困難苦楚,面對各種要他們放棄信仰的拉力,他們首先不要感到意外,更不要有被特殊苦待的感覺:「為甚麼獨我一人受這樣的苦?」「何必偏偏選中我?」他們所受的試探,其實是沒有那麼特殊的,耶穌早已承受過,古往今來許多信徒也都遭遇過。「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五9)少一份自憐,便增一份責任,他們若是能在試探中撐住,將來便能幫助有相同遭遇的弟兄。「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

這裏作者強調耶穌遭遇過信徒所有的試探,但祂的獨特處在於:祂勝過所有的試探,沒有犯罪,沒有給人動搖信心放棄信仰。如果要說耶穌跟我們的「不同」,祂勝過試探不犯罪便是「不同」;不過作者其實不想強調耶穌跟我們的「不同」,卻是鼓勵我們跟耶穌「相同」,耶穌能夠,我們也能夠,我們努力勝過試探不犯罪,這便跟耶穌「相同」了。

耶穌為人揭示了一個可能性,祂「能」,我們也「能」。即或我們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能」,我們也可倚靠基督而成為「能」。

作者於是鼓勵信徒:「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及時的幫助。」(16)來求耶穌吧!到祂的施恩寶座前求祂吧!耶穌既能明白我們的困苦,又能幫助我們克勝各樣的試探。

作者在本段對信徒有兩個要求:「我們應當持定所宣認的道」、「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套用在最簡陋的教導框架裏,前者要求我們讀經,後者要求我們祈禱。不過,這不是簡單的讀經,而是恪守上帝的話語,遵命不違;也不是簡單的祈禱,而是勇於祈禱,坦誠面對自己,坦然面對上帝。

在結構上,四14~16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文,承先啓後,它既覆述了前面談過耶穌受苦而得完全的教導(二1017~18),又開啟了後文談論耶穌為大祭司(五至七章)和獻上最美的祭(八至十章)的話題。

反省:

我們在困苦中,是否常常抱怨不被理解,因而感到孤立無援?想想一位走在我們前頭,凡事認同我們也因此充分體恤我們的耶穌。不要沮喪,有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