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基督超越摩西
梁家麟

經文:希伯來書三1~6

1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要思想我們所宣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2他向指派他的盡忠,如同摩西向神的全家盡忠一樣。3他比摩西配得更多的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人比房屋更尊榮;4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是神。5摩西作為僕人,向神的全家盡忠,為將來要談論的事作證;6但是基督作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他的家了。

希伯來書一5到二18是第一個大段落,作者主要將基督與天使比較,證明基督遠勝過天使。第二個大段落是三1至四13,作者以耶穌作為忠信的大祭司為主題,指出唯有祂能帶給人真正的安息。

作者在二17提到耶穌是慈悲忠信的大祭司,這裏便將這個觀念詳加發揮。他特別強調「忠信」,就是耶穌所表現的絕對忠心。

談到忠心,人們會立即想到民十二7一句對摩西的描述:「我的僕人摩西……他在我全家是盡忠的。」這是摩西與其他先知的不同處,這是上帝向摩西直接說話,並讓摩西見到上帝的面的原因(民十二6~8)。上帝誇讚摩西忠心,忠心是摩西的一個標記。

作者指出,基督對上帝同樣表現出絕對的忠心。「他向指派他的盡忠,如同摩西向神的全家盡忠一樣。」(2)耶穌這裏有兩重身分,既是使者,又是大祭司(1)。使者是奉差遣的,必須完成差遣者委派的任務;大祭司則是上帝和人中間的中保,必須堅守崗位,完成獻祭和代求的任務。兩重身分都要求忠心。

「那設立他的」自然是上帝,「設立」是建立並賦予身分的意思。耶穌向授與祂身分和任務的上帝盡忠。

作者為何要將耶穌和摩西作對照呢?這是因為摩西的忠心,乃表現在他引領以色列民經過漫長的曠野歷程,其間遭遇各種困難和挑戰,包括缺乏食物和水、有人質疑他的領袖地位等等,但摩西都堅持過來了。摩西不是在某個時刻某次事件表現了忠心,而是在漫長的歲月裏,在完成整個出埃及的任務後,才確定他「在上帝的全家盡忠」。在下文的講論裏,我們看到希伯來書作者論述耶穌引領信徒經過漫長的信仰歷程,其間同樣遭遇各種困難和挑戰,耶穌都忠心擔任帶領者的角色,不灰心不放棄。當然,問題便在於我們這羣跟隨者,會否因遭遇困難和挑戰而放棄了。唯有是忠心如耶穌的人,堅定不移,完成歷程,才得着所應許的安息。

忠心不可能是偶然、即興、短暫的跟隨和順服,必須是經過長時間的堅持謹守才能證明的;並且,若非經過磨難考驗,也沒法顯出忠心來。跟隨耶穌三天半月,算不上忠心;僅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跟隨,稍遇風雨挫折便放棄了,也算不上忠心。

作者沒有說耶穌比摩西更忠心,說忠心,兩人都不分伯仲;卻宣稱耶穌比摩西得更多的榮耀。他的論據是,一間房子再大,也不會大過建造這房子的建築師。我們看見房子華美,那建造房子的人應該更有榮耀。「他比摩西配得更多的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人比房屋更尊榮。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是上帝。」(3~4)就像我們看到榮美的星空,便聯想到陳設月亮星宿的上帝更為榮美一樣(參前面徵引的詩篇第八篇)。所以,摩西的榮耀跟耶穌是不在同一檔次上的,摩西是以僕人的身分盡忠,最多享有僕人的榮耀;基督卻是作為上帝兒子,即是家主的身分盡忠,享有兒子和家主的榮耀。

最後作者做了一個教訓:「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他的家了。」(6)只要堅持盼望,放膽謹守,我們便繼續是上帝家的一部分。鼓勵信徒堅持謹守,是希伯來書的主題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1,作者稱受信信徒為「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這個稱呼包含許多神學含義,包括前面所說基督使人成聖,所以信徒是聖潔的;基督與他們全然認同,所以他們成為弟兄(二11)。至於「同蒙天召」一語,除了接上前面所說基督要領許多的兒子進到榮耀裏(二17)外,更是呼應貫穿整卷希伯來書的中心信息:成為基督徒乃是踏上一條信心的歷程,不是在某時刻點頭接受一個概念,而是一輩子投入在一個信仰的歷險裏,一生成就一個信仰。

反省:

檢視一下自己的信仰景況,我們的堅毅和韌力是否足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