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 恩典的自由
陳智衡

馬太福音二十章1-16

1「因為天國好比一家的主人清早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2他和工人講定一天一個銀幣,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3約在上午九點鐘出去,看見市場上還有閒站的人,4就對那些人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我會給你們合理的工錢。』5他們也進去了。約在正午和下午三點鐘又出去,他也是這麼做。6約在下午五點鐘出去,他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7他們說:『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8到了晚上,園主對工頭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9約在下午五點鐘僱的人來了,各人領了一個銀幣。10那些最先僱的來了,以為可以多領,誰知也是各領一個銀幣。11他們領了工錢,就埋怨那家的主人說:12『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些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待他們和我們一樣嗎?』13主人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沒虧待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個銀幣嗎?14拿你的錢走吧!我樂意給那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15難道我的東西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眼紅了嗎?』16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馬太福音二十章1-16節是耶穌講述的天國比喻:葡萄園的工人。故事中,一個葡萄園的主人在一天的不同時間點招募工人,從清晨到下午五點,總共有不同時段的工人進入葡萄園工作。傍晚結算工資時,主人從最後進來工作的工人開始,每人都得到相同的一個銀幣,這引起了早上就開始工作的工人不滿。他們認為自己工作時間更長,應該得到更多。

然而,主人回答說,他並未虧待他們,因為一個銀幣是他們事先同意的工價。主人指出,他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慷慨給予,並問:「難道我的東西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眼紅了嗎?」。耶穌用這個比喻說明:「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

神的恩典不是我們靠努力賺取的,而是祂按自己的旨意自由地賜予。葡萄園的工人比喻中,主人對所有工人都慷慨付出,無論他們工作時間長短。可是,人有時因為與別人比較,就容易產生嫉妒,甚至對神給予他人恩典而心存不滿。更重要的,就是忘記了自己有的,其實也只是神的恩典而已。

嫉妒和比較往往使我們忽略了神已經在我們生命中賜下的祝福。耶穌提醒我們,真正的焦點應該放在神對我們的恩典和愛上,而不是彼此間的比較。神對每個人的恩典都不一樣,故此這樣的比較是毫無意義的。

主人問工人「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眼紅了嗎?」這一問題挑戰我們的內心深處。真正的信仰要求我們以感恩和欣喜來面對他人的恩典。願我們以謙卑和感恩的心,接受神給我們的恩典,並在祂的愛中彼此相愛,而非相互比較。

信仰反思:

比喻中的早晨工人對工資的分配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與其他工人比較。我們是否也曾因與別人比較而對神的恩典心生不滿?

耶穌提到「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顛覆了人對公平的世俗理解。我們是否在生活中抱有自以為義的態度,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值得」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