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36他看見一大羣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37於是他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38所以,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1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驅趕污靈和醫治各樣的疾病。2這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弟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3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4激進黨的西門,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5耶穌差遣這十二個人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7要邊走邊傳,說『天國近了』。8要醫治病人,使死人復活,使痲瘋病人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給人。9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10途中不要帶行囊,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帶鞋子和手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11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合適的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離開的時候。12進他家時,要向那家請安。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14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要跺掉你們腳上的塵土。15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16「看哪!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進入狼羣,所以你們要機警如蛇,純真如鴿。17你們要防備那些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議會,也要在會堂裏鞭打你們。18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統治者和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19當人把你們交出時,不要擔心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該說的話,20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而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面說的。21兄弟要把兄弟、父親要把兒女置於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22而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憎恨。但堅忍到底的終必得救。23有人在這城迫害你們,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鎮,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要來臨。
《馬太福音》9章35至10章23節展現了耶穌對迷失人羣的憐憫之心,以及祂為門徒設立的差派使命。耶穌四處走遍城鄉,醫治病患,向百姓傳講天國的信息,這顯示了祂不單單是教導,更是身體力行地服侍百姓。祂看到羣眾困苦如無牧之羊,心中充滿憐憫,這種憐憫驅使祂呼召並差遣十二門徒,讓他們也參與祂的使命。耶穌賜予門徒權柄,囑咐他們以簡樸、專注的態度去傳講天國的福音,並警告他們會面對逼迫、排斥和危險。這段話語顯示了門徒的使命既是恩典的延續,也是充滿挑戰的責任。耶穌提醒他們在困難中不要懼怕,而是要信靠天父的供應和保守。
耶穌以牧人的心腸看待羣眾,祂對迷失靈魂的愛和憐憫是我們作為信徒應當效法的榜樣。可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習慣活在自己的舒適圈。我們知道周圍其實有不少人迷失、受困和需要幫助,只是,我們沒有主動地去觀察和了解,就算有機會讓我們看見,我們又可能視而不見。
信仰的成長,除了在教會的生活,就是要在教會之外看到一個又一個有不同需要的人。因着看見,那就作信仰思考,繼而行動。我們會看美善,看到人心的良善,但同樣也會看到苦難,看到人心的敗壞,看到人被不義的欺壓。我們因不斷看見、思考和行動的時候,我們都不自覺地在這過程中慢慢成長。
耶穌的教導讓我們清楚明白,傳揚福音並不僅是口頭上的使命,而是實際的行動與投入,並且伴隨着風險與挑戰。十九世紀來華傳教士就面對因信仰而出現的迫害,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主,獻身給中國,想把福音傳給中國人知道,可是很多傳教士遭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那些傷害,由言語上反對到暴力衝擊教堂,再到義和團之亂殺害傳教士,甚至波及一切基督信仰的中國人。
傳福音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生命的影響,然而,這些風險挑戰,可能是來自外在環境和內心的懼怕,對處境前路越來越難以掌握,信仰亦會感到搖搖欲墜。但耶穌亦提醒我們,就算面對困難和逼迫時,也不要被恐懼所左右,而是信靠天父的供應和保守,如此纔可以活出那份信心和勇氣。
信仰反思:
耶穌警告門徒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會面對逼迫和挑戰,卻提醒他們不要懼怕。我們如何學習更信靠神的供應和保守,勇敢面對挑戰?
傳揚福音不僅是口頭上的使命,更是行動上的投入。我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了福音的生命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