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篇137篇
1我們在巴比倫河邊,坐在那裏,追想錫安,就哭了。2在一排柳樹中,我們掛上我們的豎琴。3擄掠我們的在那裏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為他們作樂:「給我們唱一首錫安的歌吧!」4我們怎能在外邦之土 唱耶和華的歌呢?5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寧願我的右手枯萎;6我若不記得你,不看你過於我最喜樂的,寧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7耶路撒冷攻破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得!8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哪,用你待我們的惡行報復你的,那人有福了。9抓起你的嬰孩摔在盤石上的,那人有福了。
這首詩混合了羣體哀歌(1-4節)、錫安之歌(5-6節)及咒詛詩(7-9節)三種類型體裁的詩歌。詩歌描述的情境反映出這是亡國被擄到巴比倫的時期,而詩人是其中一位被擄異邦、受欺壓苦待的流亡者。因着這首詩最後的三節詛咒語,英國聖經公會於一九八零年將它剔除於公禱文經課之外。誠然,這首詩若未有充份解釋經文的意思,在公開聚會中頌讀,必會引起誤解,故確實不宜用在公禱文中。然而,當我們瞭解寫作的背景及全首詩的主題和焦點信息,可能會讓我們有不同的結論。學者白如格文(Brueggemann) 說:「只有當我們經歷一些具體的殘酷行為時,我們纔會理解並重視這首詩篇。」因此,就讓我們設身處地代入詩人的處境,細味這首羣體哀歌的咒詛詩。
詩人是在青綠一片、繁榮昌盛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邊,追憶那失去了的家園、失去了的土地、失去了的聖殿及失去了神藉以施行統治的王國。他可能被迫勞役了一天,現在稍作休息、坐下來與人彼此談論時,鄉愁和悲憤的情緒就涌上心頭,心中的愁苦衝口而出說:「追想錫安,就哭了」(1b節)。詩人熱愛錫安並非僅僅文化認同或鄉情懷舊,而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與耶和華相遇的地方。詩人追憶昔日在錫安得到神的保護和可自由到神的殿中唱詩敬拜的歡樂時光,現在身處被擄之地,那有閒情去唱詩呢?故他將彈唱的工具閒置在一排的柳樹中(2節)。
可是,擄掠和搶奪他們的,卻要求他們拖着疲乏的身軀唱一首錫安之歌(3節)。考古學發現在尼尼微城的皇宮中有一幅圖,內中有三個戰犯在彈琴,旁邊跟着走的是一名武裝士兵;殘暴的護衛諷刺並嘲笑和折磨他們,逼他們唱出『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詩四十六5),或是『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詩四十八2-3)等詩歌。詩人的民族受欺凌,背後是他們所篤信的神受恥辱。此情此景,身處外邦不潔之地,又怎能向一羣不潔之民唱出讚美耶和華的歌呢?(4節)想到這裏,詩人用自我咒詛在神面前立志。
詩人立志說:「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寧願我的右手枯萎」(5節)。「右手枯萎」意即沒有能力再去彈奏他每日用來歌頌神的工具。因此,有譯作「忘記技巧」《和合本》或甚至說「忘了感覺」《呂振中譯本》。若彈琴是詩人的職業,那麼就等於說他失去了他的謀生能力。接着,詩人的決心再推前一步,他「寧願舌頭貼於上膛」(6節),即是他再不能用口頌唱錫安之歌。簡言之,詩人無法忘記耶路撒冷和它所代表的一切:神的王權和神的同在等。若他忘記,寧願成為一個廢人,不能彈奏樂器,也不能用口頌讚錫安之歌;詩人不能忘記錫安,他同時也求神不要忘記壓迫者所做的一切。故此,他的思想就轉移到以東和巴比倫。
「記憶」正是這首詩的主題,「追想」(1節《和修本》)、「想起」《新譯本》;「記念」《和和本》《新譯本》、「懷念」《呂振中譯本》《思高譯本》(6節)及「記得」《呂振中譯本》、「記住」《思高譯本》(7節)貫穿整首咒詛詩。詩人是用同一個希伯來文(zakar'),而大部份的英文譯本都用”remember”這個字來表達。詩人追憶耶和撒冷、不忘記錫安,照樣他也祈求神,不要忘記以東及巴比倫做在以色列身上的惡行。以東是以色列的鄰居及近親,他們在耶路撒冷淪陷時不單袖手旁觀,更幸災樂禍地在旁吶喊:「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7b節;參俄11-14節)。再且,他們盡所能的羞辱猶大,阻止猶大百姓逃難及向他們施行殘暴,流無辜人的血(哀四21;結二十五12-14;珥三19)。
至於巴比倫的惡行當然是罄竹難書!先知耶利米說:「他們在錫安玷污婦人,在猶大城鎮污辱少女。他們吊起領袖的手,使長老臉上無光」(哀五11-12)。從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預告巴比倫將被瑪代波斯毀滅,並遭受:嬰孩在他們眼前被摔死、房屋被劫、妻子被污、城變成廢墟、勇士被捉住及弓被折斷等(賽十三16-18;耶五十一54-56),可反映出這些正是巴比倫在猶大所做的惡行。故詩人祈求神按巴比倫做在猶大身上的惡行,照樣回報到他們自己身上而已。
詩人的話實在粗野,但他沒有用自己的手施行判決,而是將最後的判決交還給神。
思想:
別忘記這首詩的咒詛話語是出自受壓迫、被苦待、無權無勢、手無寸鐵之人的口。這是困苦人藉着禱告向神坦率表達心中的怒氣、沮喪和怨恨。詩人並沒有將審判權握於自己的手,而是深信最終的裁決是在神手中,神必會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神的怒氣也會臨到剛硬不悔改的心(羅二5、6)。
讓我們一同安靜聆聽詩歌,嘗試代入詩人的處境去了解詩人的痛苦,與受苦者一同向神呼喊。
(詩歌可於Youtube搜尋「記念我(詩篇137篇)」或「追想錫安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