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一把米
陆明德

今日经文:哥林多后书8章1-7

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哥林多后书8章2节

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摆脱贫困的状态。尽管当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从福音传入这个地区,当地相信耶稣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传统做法,每天预备饭食的人都会留下一把生米给教会。按照世界的标准来说,米佐拉姆邦的教会算是贫穷的,然而,他们却捐赠数百万美元给宣教事工,并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们的家乡,有许多人相信了耶稣。

在哥林多后书第8章,保罗提到有一个教会也面临类似的挑战。马其顿地区的信徒虽然穷困,但却依然慷慨乐捐(1-2节)。因他们把捐献视为一项殊荣,他们甚至超过自己能力地捐助(3节),与保罗同工。他们了解自己只是上帝所赐资源的管家,捐献财物是表明他们信靠这位供应一切需要的上帝。

保罗以马其顿信徒为例,鼓励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应如此付出:“既然你们在信心、口才、知识、万分的热忱,以及我们对你们的爱心上,都胜人一等,那么,当在这慈善的事上也要胜人一等。”(7节,和合本修订版)

就像马其顿教会以及米佐拉姆邦的信徒一样,我们也能反映出天父的慷慨,大方地与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你在何处曾见证过舍己的付出?

你要如何慷慨给予,

回应上帝赐于你的厚恩?


天父,我要为米佐拉姆邦教会祷告和感恩,

求祢让我能像他们一样,

为福音事工慷慨奉献。

灵粮透视

使徒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在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建立众教会,这是先前上帝让他在夜间看到异象所产生的结果。某天夜晚,使徒保罗在异象中,看到一个人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使徒行传16章9节)。在此之前,使徒保罗刚给提摩太行割礼,并准备带他一起去宣教(1-3节)。看到这个异象之后,使徒保罗就连同西拉、提摩太立即离开特罗亚,乘船前往马其顿传福音。在马其顿的腓立比城,第一批受洗的是吕底亚及其家人(12-15节)。后来,使徒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他希望筹集资金帮助耶路撒冷贫穷的信徒,马其顿众教会就竭尽所能、甘心乐意地捐款(哥林多后书8章1节)。当时,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考验的时候,仍然满有喜乐,在极度贫穷中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慷慨”,他们“是按着能力,而且超过了能力来捐助”(2-3节,和合本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