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0日,星期三。這周是新一期禱讀365的第一週,我們將使用皮特·格雷格的《如何祈禱》一書作為框架,一起探究禱告的各個方面 。
每天我們在一起簡單地禱告(英文P.R.A.Y.,pray)——
‘P’: PAUSING暫停下來,安靜等候。
‘R’: REJOICING & REFLECTING藉着詩篇向神歡呼喜樂,並默想一段經文。
‘A’: ASKING祈求神幫助我們和他人。
‘Y’: YIELDING無論生活中遭遇什麼,降服於神的旨意。
暫停
此刻我要進入禱告之中,我停下來,安靜等候,慢慢地呼吸,在神的同在中重新聚焦我零亂的思緒。
暫停並禱告
靠近的祈禱
神啊,每當我靠近你,求你也靠近我。
教導我禱告。主啊,請說,僕人敬聽。
“我願越來越清楚地認識你,更深地愛你,緊緊地跟隨你。” (奇切斯特·理查德的祈禱)
喜樂與默想
今天,我選擇爲着神的庇護而喜樂,藉着詩篇第3篇,求主在這學習禱告的階段堅固我……
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
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擡起頭來的。
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
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
(詩篇3:3-4)
暫停並禱告
禱告可以隨時進行,但留出固定的時間,選擇固定的空間,與神同在是有意義的。今天我默想耶穌離開眾人與天父相處的經文。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馬可福音1:33-38)
耶穌離開自己的住處,到曠野去了。
在《如何祈禱》一書中,皮特說:“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往往可以使祈禱變得更容易。只要你去了,你就做出了一個意向性的宣告。實際上你是在說:“主啊,雖然我不想來,但我還是來了!” 我在24-7禱告室的日常靈修和預約中的經驗常常就是這樣。我最初可能並不想去那裏——我經常在開車去祈禱室的路上抱怨,說自己抽不出時間,24-7禱告是世界歷史上最糟糕的想法——但那些禱告時間往往是神最有力地與我相會的時候。經過幾十年夜以繼日的禱告,我相信99%的禱告只出現在努力和有意地與神相見時,祂總是與我們同在。”
祈求
神啊,求你向我顯明,怎樣才能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空間與你見面,幫助我去到那裏,哪怕我不喜歡。求你幫我意識到禱告的障礙(或是我的內心,或是周遭環境),推動我進入你的同在。
暫停並禱告
神啊,在安靜中,我請求你讓我想起那些很難找到時間和空間與你見面的人。我為有小寶寶的父母、有小孩子的家庭、做多份工作的人祈禱。求你賜給他們創意,幫助他們禱告。願他們有“浴室聖所”,“午夜守望”,以及“家庭禮拜舞會”,等等。
暫停並禱告
降服
重新回到這段經文,我側耳傾聽你的話語,我的心再次降服於你的旨意。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馬可福音1:33-38)
在《如何祈禱》一書中,皮特寫道:“我們的英文單詞prayer源自拉丁文precarius。我們祈禱是因為生活動盪不安。我們祈禱是因為生命奇妙非常。我們祈禱,是因為我們發現自己對許多事物無知,甚至連 “請”、“謝謝”、“哇”和 “幫幫我”這些最簡單的詞語都不會。當我第一次抱起我的孩子時,我祈禱了。當工作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無法應付時,我祈禱了。當我的妻子失去知覺,在醫院的走廊上被推走時,我祈禱了。在我看到北極光的那晚,我祈禱了。加拿大心理學家大衛·本納(David G. Benner)將祈禱描述為‘靈魂的母語’。”
暫停並禱告
降服的禱告
神啊,我承認祈禱是我靈魂的母語。
我要對你說“請”,“謝謝”,“哇” 和“幫幫我”。
我要順服你的邀請,找一個曠野地方去禱告。
今天,我依靠神在創世記16章中的應許,相信即使在曠野地方,“你(也)是看顧人的神。”
(創16:13)
結束的祈禱
父神,請幫我充實度過今天,
忠實於你,在生活方方面面;
耶穌,請幫我給出自己奉獻,
心存良善,對待每一個遇見;
聖靈,請幫我去愛失喪靈魂,
傳揚基督,用一切所行所言。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