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7:23~8:3│《環球聖經譯本》
23以色列人從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被召來,追趕米甸人。
24基甸派遣使者走遍以法蓮山地,說:「你們要下來迎擊米甸人,搶先攻佔約旦河的淺灘,直到伯巴拉」。於是以法蓮的人都被召來,攻佔了約旦河的淺灘,直到伯巴拉。
25他們捉住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在俄立崗那裏殺了俄立,在西伊伯酒榨那裏殺了西伊伯;然後繼續追趕米甸人,把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級帶過約旦河,交到基甸那裏。
8:1以法蓮人對基甸說:「你怎麼會對我們做出這樣的事?你去攻打米甸人,竟然不喊我們一聲。」他們就激烈地控訴他。【激烈地控訴他:或譯「與他激烈爭辯」】
2基甸對他們說:「我所做的怎能比得上你們的呢?就算是以法蓮拾取的葡萄,也勝過亞比以謝收取的啊!
3神已經把米甸人的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的手裏了;我能做了的事,那裏比得上你們所做的呢?」基甸說了這話,他們對他的怒氣才消了。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上文記載耶和華要基甸裁軍,以免他們向神自誇憑己力自救(7:2)。現在,基甸派人去召以色列人追趕米甸人,包括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還有第一次沒有被召的以法蓮支派(6:35,8:1)。
基甸明顯違反神的旨意。作者描述以法蓮人與基甸激烈爭辯,也是巧妙地描寫基甸名實不符、表裏不一。因為基甸的別名是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毀了巴力的祭壇,讓巴力與他爭辯吧」,這名字標示了基甸的使命:基甸爭辯、對抗的是巴力,現在他與以法蓮人爭辯,表明基甸違背了神給他的使命,他的名字(耶路巴力)與應有的表現不一。
作者在這裏沒交代基甸轉變的原因,卻描述他說:
「我所做的怎能比得上你們的呢?」(8:2)
「我能做了的事,那裏比得上你們所做的呢?」(8:3)
讀者聽進耳裏,可能不是味兒。以法蓮人追趕逃亡的米甸人,功勞及貢獻遠不及基甸,基甸竟說自己所做的比不上他們,可能因為想盡快息事寧人,專心敗敵。但是,他身為領袖,沒有承認己過(違反神旨增加人手),也沒有糾正以法蓮好勝之心,反而奉承他們!
基甸身經耶和華重重恩典,包括:親自顯現呼召他(6:11~24),介入家庭改變父親的信仰立場,保存生命不被同鄉上門討命(6:25~32),同胞積極響應基甸的呼召(6:35),兩次迴應用羊毛求印證(6:36~40),親歷三百人大敗不可勝數的敵軍(7:9~22)。現在竟然公然違背神旨,不禁叫人掩卷沉思。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經歷浩瀚神恩的人,可以怎樣避免重蹈基甸的覆轍?
二、以法蓮人所做的是為爭榮奪譽,兩個王的首級就是籌碼,聽完基甸的奉承話才消怒氣。從他們身上你有什麼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