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 勇士基甸(六)
黎永明博士

士7:1~8│《環球聖經譯本》

1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和他的全軍清早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就在他的北面,靠近摩利山崗的平原上。

2耶和華對基甸說:「你的軍兵太多了,我不會把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的,免得以色列誇自己比我強,說:『是我自己的手救了我。』

3所以,你要向軍隊宣告:『有誰戰慄懼怕?讓他回去,離開基列山吧!』」於是軍中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人。

4耶和華又對基甸說:「軍兵還是太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邊,我要在那裏為你試驗他們。我指着誰對你說:『這人可與你同去』,他就可與你同去;凡我對你說:『這人不可與你同去』,他就不可與你同去。」

5於是基甸帶軍隊下到水邊。耶和華對基甸說:「凡是像狗那樣用舌頭舔水的,你要把他們與所有屈膝跪下喝水的人分開。」

6用手捧到嘴邊舔水的人,共有三百;其餘的軍兵都屈膝跪下喝水。

7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把米甸人交在你的手裏,讓其餘的軍兵各自回到自己的地方吧。」

8於是,這些被選上的軍兵手裏拿着食物和他們的號角。其餘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帳棚。這樣,他留下了三百人。當時米甸營就在他們下面的平原上。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上文提及「所有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集結起來,過了約旦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6:33)本段經文則記載米甸營在以色列營的北面,兩軍交鋒,一觸即發。以色列人在哈律泉安營,哈律的意思是戰慄懼怕,點出這段的氣氛(7:3、10、11a)。以色列人戰慄懼怕,因為敵眾我寡;然而神竟要裁軍。

許多人都稱最後的三百人為三百勇士或三百精兵(7:7)。但是,如果明白作者是以不同角度記載六個大士師,或許會有不同結論。現分述如下:

一、作者記載底波拉及巴拉時,強調敵人有鐵車九百輛(4:3),即敵強我弱;記載基甸時強調敵人不可勝數(6:5),即敵眾我寡。前者關於素質,後者關於數量。

二、耶和華兩次要求基甸裁軍都提及「軍兵太多」(7:2a、4),這是關於數量,與素質無關。

三、耶和華要裁軍,因為「免得以色列誇自己比我強,說:『是我自己的手救了我。』」(7:2b)「誇自己比我強」關於素質,如果耶和華揀選那三百人是因為他們素質出衆,就與這節有矛盾了。

四、那三百人像狗那樣用舌頭舔水,許多人從這個飲水的姿勢來推斷他們較儆醒,其餘的人屈膝跪下喝水,表示他們沒儆醒敵人隨時來襲。但是因為上述三個原因,較合理的解釋應是,姿勢飲水只有兩種,像狗那樣用舌頭舔水的人數較少,所以耶和華選擇他們。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你曾為何事戰慄懼怕?神讓你經歷這(些)事,要你學習什麼功課?

二、神要人經歷困境,可能免得他們誇自己比神強。回想你曾有的困境,有沒有相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