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列王記上一32~37
32大衛王又說:「召撒督祭司、拿單先知、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到我這裏來!」他們就都來到王面前。33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讓我兒子所羅門騎我自己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34在那裏,撒督祭司和拿單先知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所羅門王萬歲!』35你們要跟隨他上來,使他坐在我的王位上,他要接續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王。」36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迴應王說:「阿們!願耶和華-我主我王的神這樣說。37耶和華怎樣與我主我王同在,願他照樣與所羅門同在,使他的王位比我主大衛王的王位更大。」
第四小段(王上一32~37)記載大衛向撒督、拿單及比拿雅的吩咐,指出他們應如何協助所羅門作王的安排。首先,大衛王要求他們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自己的騾子」(33節),這與亞多尼雅預備馬匹(王上一5)作對應。馬匹是戰爭的象徵,而騾子卻是和平的象徵,這代表亞多尼雅為戰爭作準備,而所羅門卻不讓自己落入戰爭中。再者,33節記明所羅門「下到基訓」,與亞多尼雅自我上升的向度(王上一5)形成一個對比,最終亞多尼雅會由祭壇上被帶下來,跪在所羅門面前(王上一53),這說明所羅門向下的方向使他最終被升高,而亞多尼雅那種力圖升高的野心最終使他降卑。
一章34節提到祭司撒督與先知拿單膏立所羅門作王。膏立君王的禮儀是由祭司撒督所主理(先知拿單應作協助),這兩位都代表了先知及祭司的職事,是神權的象徵,這纔是古以色列君王的合法性的關鍵,所羅門作王的合理性取決於來自神自己的揀選與應許。最後,34節最後的一句是:「所羅門王萬歲!」我們可以連同類似的句法進行一些分析:
「他們正在亞多尼雅面前喫喝,說:亞多尼雅王萬歲!」(王上一25)
「於是,拔示巴屈身,臉伏於地,向王叩拜,說:我主大衛王萬歲!」(王上一31)
「你們也要吹角,說:所羅門王萬歲!」(王上一34)
由以上的文學進程可見,拿單首先報告亞多尼雅作王的消息,以別人說「亞多尼雅王萬歲!」來描述情況,之後拔示巴聽到大衛的起誓之後,便說「我主大衛王萬歲!」最後大衛吩咐眾臣僕立所羅門為王,也吩咐他們說「所羅門王萬歲!」這個進程說明解決亞多尼雅作王的危機,並不是所羅門自我升高作王與他對立,而是先認定大衛作王作主的事實,再由大衛決定所羅門作王的未來,實現神的應許。同時,這個文學進程說明由亞多尼雅作王到所羅門作王的趨勢,因着大衛當機立斷的決定,所羅門得到父親的授權,以及得到從神而來的正式膏立,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然後,一章35節記載大衛吩咐要使所羅門坐在他自己的位上,大衛要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當中「君/領袖」(נגיד)這字受到關注,經文不是用「王」(מלך)而是用「君/領袖」(נגיד),這個稱號曾用在掃羅(撒上九16,十1)及大衛(撒下七8)身上,可以指政府、軍事或宗教的領袖,根據西閃族語系的分析,這字的字源有可能解作「升高」或「高舉」的意思(“נגד,“ TDOT, IX:79.),而在撒母耳記及列王紀的運用上,都是指向那種快將成為君王的人。
思想:
所羅門的角色很被動,在經文中,就只有他是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也只有他才最終作王。神在他身上的應許要成就,但他卻被列王紀作者描述為被動及沒有野心的人,帶出「自卑的必升爲高」的道理。這讓你有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