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29-34
29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能做甚麼呢?如果死人不會復活,為甚麼替他們受洗呢?30我們為甚麼要時刻冒險呢?31弟兄們,我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指着你們—我所誇的極力地說,我天天冒死。32從人的觀點看來,我當日在以弗所同野獸搏鬥,對我有甚麼益處呢?如果死人沒有復活,「讓我們喫喫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33不要被欺騙了;「濫交朋友敗壞品德。」34你們要醒悟為善,不再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
參考資料
【呂】29不然的話,那些替死人受洗禮的能有甚麼作用呢?如果死人總不能得蘇活起來,為甚麼人還替他們受洗禮呢?(NAS Otherwise, what will those do who are baptized for the dead? If the dead are not raised at all, why then are they baptized for them?)
【和】賽22:13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喫肉喝酒,說:「我們喫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參 林前15:32)
【呂】林前15:33b『濫交惡友、敗壞善德』。(Bad companionships corrupt good morals.)【引自 希臘劇作家米南德(Menander)《泰阿斯》(Thais 218)中的一句名話。】
【直譯】32b 讓我們喫和喝,因為明天我們會死!(Let us eat and drink, for tomorrow we die.)
【參 希羅享樂派名言】【拉丁文】Carpe diem, quam minimum credula postero. 【英語翻譯】Seize the day, putting as little trust as possible in tomorrow!【中文翻譯】抓住今天,儘量輕信明天!(Horace’s Odes )
保羅在這段豐富和有些複雜的段落,再一次用「負面」的反證論說,去指出:「若」「沒有復活」,很多人的追求更奇怪和不合理!就他自己而論,「天天冒死」式的奮鬥和勞苦,「若」「沒有復活」,還有什麼益處和價值呢?「若」「沒有復活」,希羅的享樂派主義就會得勝,各人就不重視明天,就會走上「只要當下」和「享受當下」的放縱路線。保羅警告我們:若這樣走下去,就是濫交惡友,就是會縱容自己多犯罪,就表示自己不認識神,最後這些人的下場只剩下「羞辱」。
29節是很多學者有很不同看法的難解經文。其中有兩個主流解釋路線。一個是較為承接上文,就是用意譯的方法指出:若我們受洗,是爲了將來能從死裏復活,代表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活。「若」「沒有復活」,我們為什麼還要受洗呢?
另一個的解釋是參考早期教會後期,部分偏激團體的「以活人代替死人受洗」的偏激習俗。那時,某些偏激教派擔心,沒有受洗的信徒因沒有聖禮而不得救,他們製造出了找「活人」代替「已經死了的人」「代受洗」的奇怪禮儀。四世紀末有名的金口約翰大主教(John Chrysostom, c. 347-407)曾記載過這些極端的做法:「當準備受洗的人在受洗前死去,他們流行一個做法,就是讓一個活人藏在死人的牀底,代表他回答牧者考問信德。然後這人代替死人去受洗。」保羅是否陳說這類他不同意的怪做法?我們不清楚!可能不是!無論如何,這些做法,都是正統教會反對的。
回到保羅更清晰的教導。保羅引用賽22:13和可能參考希羅享樂派「享受當下」的名言,去指出:若我們走上「否定復活」的思想路線,我們就會陷入享樂派提倡的思想路線,我們的人生,就會追求放縱情慾的「享受當下」路線!這是非常危險的路線!走下去,會縱容自己犯各種的罪。這路線的結局:就是不認識神,就是為自己迎來「羞辱」!相反,只有持守「復活真理」的僕人,才能像保羅一樣,甘心走上「天天為主冒死」的事奉精神。
思想:
在我們現今的世界,「沒有復活,只有今生」的「今生派」思維,很多人接受嗎?這種「不理明天,只要當下」,「只要享受當下」的思想,影響多人嗎?「只要當下」的思想有否讓跟從者走向放縱的人生,不願意走上「積極愛神愛人委身事奉」的人生?你的親友中,有這些人嗎?他們的下場好嗎?「沒有復活真理」的人的結局,會否就如保羅說,最後換來的是「羞辱」?今天的教導給你什麼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