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要「多多造就教會」!「不能翻出來的方言」不應該是重要的追求!
蔡少琪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四6-12

6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裏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導,給你們講解,我對你們有甚麼益處呢?7就連那有聲而沒有生命的東西,如簫,如琴,發出來的音若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8號角吹出來的音若不清楚,誰會預備打仗呢?9你們也是如此;若用舌頭說聽不懂的信息,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你們就是向空氣說話了。10世上有許多種語言,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11我若不明白那語言的意思,說話的人必以我為未開化的人,我也以他為未開化的人。12你們也是如此,既然你們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追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參考經文

【直譯加意譯】10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語言),而沒有一種是不表達意思的。(There are, it may be, so many kinds of voices [languages] in the world, and none of them is without meaning)

【和】徒2:8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dialektos; dialect, language)呢?

【和】林前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直譯】12 所以,你們也當如此,既然你們切慕屬靈的事情,就當切慕能多多造就教會。【so also you, since you are earnestly desirous of spiritual things, seek that you may abound for the building up of the church. 】

在早期教會聖靈降臨的時候,聖經所談及的「方言」是:各地的人能聽見、能明白的各地的語言,各地的「鄉談」,各地的「家鄉話」!這些「能讓人明白的方言」,這些特別的恩賜,不單能造就人,也能幫助我們傳福音,也印證了新時代的來臨。

但似乎在早期教會的後期,有一個新發展,就是漸漸流行一種「不能被翻譯出來」的「方言式的聲音」。部分信徒,帶着爭議,非常仰望、高舉和大力追求這些「不能」或「沒有」被翻譯出來的聲音或方言。這種新發展,讓早期教會,特別是保羅開荒創立的哥林多教會帶來頗大的混亂、困擾和爭議。對喜歡這追求的信徒和領袖來說,他們認為這些追求對自己的靈性有幫助,甚至可能高調地說,這是某些「天使的話語」(參林前13:1)!面對這種混亂和屬靈的自誇,保羅用了12-14章去處理。

在6-12節這段,保羅帶出一個類比和一個重要的結論。保羅用簫、琴、號角的例子指出:連沒有語言的聲音,我們彈奏和吹奏時,都會有高低、大小音去帶出不同的表達,去帶出意思和情感,若不能帶出意思的「所謂的方言」,對他人來說,是無用之物。保羅嚴厲地,稱之為「向空氣說話」!挑戰他們說:這些「對人有甚麼益處呢?」甚至,保羅謙卑地用自己作例子,若自己在聚會中發出人們不能明白的「所謂的方言」,別人就會以為他是「未開化的人」、「化外之人」。這詞的希臘字(barbaros)可翻譯為「野蠻人」(barbarian)。保羅警告那些過分追求不能造就教會的恩賜的信徒和領袖:「若你們的聚會充滿不能翻出來、沒有意思、不能造就人的方言。你們所做的,只是『向空氣說話』!『對別人沒有益處』!人們容易看你們是很怪的人,是『野蠻人』!教會不單不能被造就,更容易被外人看不起和誤會!」

所以,保羅總結說:「既然你們切慕屬靈的事情,就當切慕能多多造就教會。」要留意,在這節,原文是沒有「恩賜」一詞。保羅關注的是造就教會!無論我們追求任何恩賜、能力和崗位,首要的關鍵原則和態度,就是要「多多造就教會」!

思想:

要「多多造就教會」!很多弟兄姊妹和領袖有學習和追求的心。合乎聖經真理的各種恩賜和神學課程本身是好的,但若我們沒有「多多造就教會」這核心的態度,我們各種的追求,因為不能造就人,就變成「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對人、對教會,一點益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