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顯現與款待
賴建國博士

創18:1~3│《環球聖經譯本》

1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裏向亞伯拉罕顯現。那是一天最炎熱的時候,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

2他舉目觀看,看見有三個人站在他附近。亞伯拉罕一看見,就從帳棚門口跑過去迎接他們,伏地下拜,

3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不要離你僕人而去。」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十八章1節記載耶和華向亞伯拉罕第三次顯現,距離前一章耶和華第二次向他顯現,與他更新立約,時間相隔不久,都是亞伯拉罕九十九歲時發生的。為何耶和華在這麼短期間內兩次向亞伯蘭顯現?顯然為要熱切成就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本章特別說耶和華是以人的形像向亞伯拉罕顯現,因為亞伯拉罕「舉目觀看,看哪,有三個人站在他附近」(2節),其中一位是耶和華。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亞伯拉罕行動積極,表現熱忱,態度謙卑。他從帳棚門口「跑過去迎接他們」,那時亞伯拉罕已是九十九歲的老人了。他甚至「伏地下拜」,是十分謙卑的表示。

二、他只對其中一位稱呼「我主」(’ădōnāy,18:3),這稱呼專門保留給以色列人敬拜的獨一真神,英文用大寫的the LORD,從不用於個人。相反,「我主」(’ădōnî)則可用於身份地位較尊貴的人,卻不用於神;像莎拉稱呼亞伯拉罕(18:12),雅各稱呼以掃(32:5)。

三、亞伯拉罕急忙吩咐僕人,為客人預備食物,包括宰殺小牛,揉麪做餅,還有酸奶和鮮奶(7~8節)。這至少澄清一件事,五經律法規定「不可用母山羊的奶煮它的小羊」,不是猶太人主張的「食物的戒律」(禁止同一餐喫肉又喫奶類製品),而是另有所指(出23:19;申14:21),應指異教的禮儀而言。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培根(Francis Bacon)說︰「知識就是力量。」對神有正確認識,才能對神有正確態度。你對神的認識如何?這樣的認識如何影響你對神的態度?

二、亞伯拉罕盛情款待耶和華和祂使者的態度,給你什麼提醒及榜樣?你是否常常親近神,將一切最好的呈獻給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