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 爭執與分開
賴建國博士

創13:8~11│《環球聖經譯本》

8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之間,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之間,不可有紛爭,因為我們是親人。

9整片土地就在你面前,請你離開我吧!你若向左,我就向右;你若向右,我就向左。」

10羅得就舉目觀看,見整個約旦河平原都水源充足;在耶和華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之前,那裏好像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一直到瑣珥。

11於是羅得為自己選擇了整個約旦河平原;羅得向東遷移,兩個親人就彼此分開了。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亞伯蘭從埃及回迦南地後,又有新的挑戰,不過這時他已從埃及的經驗學得教訓,選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面對。

一、問題關鍵(5~7節)。由於亞伯蘭與羅得的「財物很多,不能再住在一起」,甚至「亞伯蘭牲畜的牧人們和羅得牲畜的牧人們起了紛爭」。然而這可能是心理的因素大於地理的因素。

二、解決方案(8~11節)。亞伯蘭看出問題癥結,提出解決方案。首先,他訴諸情感,說明二人不可有紛爭,「因為我們是親人」。「親人」原文是「弟兄」。亞伯蘭身為長輩,卻紆尊降貴,願與羅得平起平坐,緩和緊張氣氛。其次,他主動提出,「你若向左,我就向右;你若向右,我就向左」(9節)。這是以臉朝日出方向為東方,左手就是北邊,右手就是南邊。亞伯蘭在此放棄自己的優先選擇權,更大方與羅得分享神給他的應許之地(那時他們在應許之地中央)。然而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開(10~11節)。

三、選擇結果(12~13節)。羅得不但選擇離開叔叔,更選擇離開應許之地、離開神的賜福。因為他「搬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是邪惡的罪人,大大幹犯耶和華」。羅得的心態與做法,與前一章亞伯蘭下埃及一樣,自己選擇以為最有利的,不意卻帶來最壞的結果。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羅得與後來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相似,他們雖曾與以色列民一起出埃及、經荒野,但爲了經濟,選擇留在約旦河東,不肯進入應許之地。然而上一代抉擇錯誤,帶給後世無窮禍患。他們最早被擄異域,自此未再歸回(代上5:25~26)。你從中得到什麼警惕?

二、你會以什麼作為選擇的準則?是着重眼前的利益,還是照着神的指示,選擇屬天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