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 被拒絕(許萬常)

人人都有被拒的經歷,少有人的一生無往不利。

不過,似乎是一個人越是聰明能幹,被拒絕的機率就越少;如果身上同時具有“錢值”和顏值,被拒絕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我自小沉默寡言,加上長得不怎麼好看,學習又不好,這種人被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優勝劣汰的環境裏,人人都是食物鏈的一環,大家相咬相吞地活着,有人在頂端,有人在底層,所謂的“大魚喫小魚,小魚喫蝦米”。

從小到大,我向來都是“底層魚類”,活在泥濘裏,仰人鼻息,一生註定被拒,一直靠着別人的剩餘唯生,可憐兮兮。

嘿,你這個人,怎麼一大早就在給人泄氣,不來點正能量的東西?在世間,哪有人不需要給力呢?

事實上,這纔是人生的正常:先有負面纔有正面,壞消息之後纔有好消息,這是生命的否極泰來。

這不就是福音的真諦嗎?“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得救的本質是從否定到肯定:否定自己,肯定耶穌。

一個人首要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上帝。認識自己不過是一個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人。理所當然地,一個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一生中,時常被拒的人就更加容易自我認識(self-recognition)。相反地,習慣勝利的人較易自欺(self-deception),看不見真正的自己。

是的,福音傳到一個新文化裏,大都是由下往上傳,不是由上往下傳。率先信主的並非達官貴人,而更多是販夫走卒。

信耶穌是人生命中最大的翻轉,一件扭轉亁坤、動全身的大事。亦是一個所謂的“遊戲的改變”,從此之後,生命開始以不同的規則進行。

這一直是我最喜愛的經文之一:他從灰塵裏擡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着榮耀的座位(《撒上》2:8)。人信主是與主耶穌一同做奴僕,也跟主耶穌一同做王;身上具有僕人的謙卑,也擁有君王的威儀。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這纔是信主的本質,從極貧窮到極富足。

如今,對於被拒絕,我再也不那麼在意了。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