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8:9~14│《環球聖經譯本》
9某些人自恃是義人而藐視別人,耶穌向他們講了這個比喻:
10“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另一個是稅吏。
11法利賽人站着,禱告關於自己的這些事:‘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其他人,就是勒索的人、不義的人、通姦的人,也不像這個稅吏。
12我每週禁食兩次,我一切收入都奉獻十分之一。’
13稅吏卻遠遠站着,甚至不敢舉目望天,只捶着胸說:‘神啊,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14我告訴你們,回家去時已經得算為義的,是這個稅吏而不是那個法利賽人。因為凡高擡自己的,將被降卑;凡自己降卑的,將獲高擡。”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在這個比喻中,耶穌仍然以禱告為例,諷刺了“自恃是義人而藐視別人”的法利賽人。
那個法利賽人雖然在聖殿裏,但站在他為自己設立的道德高地上;他的禱告是“關於自己的”事。顯然,旁邊的那個稅吏使他的優越感油然而生,所以一開始就竊竊自喜,並以輕蔑的語氣道出他感謝神的原因——不是因為得到原本不配得的恩典,而是道義上的居高臨下:他“不像其他人”那樣勒索、不義、通姦,也不像這個稅吏。
然後,他開始吹噓那些自以為義的事,說他“每週禁食兩次”,“一切收入都奉獻十分之一”云云。他雖然承認有神,表面上也是向神感恩,但他的禱告不但使自己立於包括那個稅吏在內的其他人之上,而且更加疏遠了他和神之間的距離。因此,正如《環譯本》註釋表達的那樣,他是在“向自己禱告這些事”。他自我中心的禱告(其中四次用了第一人稱代詞),無非就是表現自己如何稱義,如何無愧於神。
與此截然相反,那個稅吏“遠遠站着”,他“甚至不敢舉目望天”,“只捶着胸”。他的禱告雖然也以“神啊”開始,但他非常謙卑,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求神“可憐”。短短的一句禱告,刻畫出他認罪悔改的內心渴望。因此,他回家去時已經得算為義,而那個“高擡自己的”法利賽人,“將被降卑”。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耶穌比喻中的那個法利賽人目中無人,心中無神。驕傲是狂妄的催化劑,因此一直為神深惡痛絕。反之,“自己降卑的,將獲高擡。”你如何理解“羞辱隨着狂妄而來;智慧與謙卑人同在”(箴11:2)?
二、新約中,身為猶太人的稅吏比較容易認罪悔改,馬太甚至成為主的使徒。從耶穌比喻中那個稅吏身上,你學到哪些禱告的功課?
版權屬於環球聖經公會,歡迎轉發